房舍美麗、道路通暢、天藍水綠的美麗鄉村,能提高農村人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在本次政協會上,委員建議試行農村垃圾城市化處理模式,建立垃圾收集處理網絡、配置合理足夠的縣、鄉、村三級專職垃圾處理機構和隊伍。
試行農村垃圾
城市化處理模式
政協委員戴宏科建議,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投入力度,將資金納入年度財政計劃,并建立長效資金保障機制,同時制定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農村環境治理和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施辦法》,推行戶收、村集、鎮運、縣處理的模式,試行農村垃圾城市化處理模式,建立垃圾收集處理網絡、配置合理足夠的縣、鄉、村三級專職垃圾處理機構和隊伍。
合理規劃并盡快實施排污管網建設和農村、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使農村生活污水有地方排放、有地方處理。建立農村環境治理監督機制。各級政府應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制定長效監察機制,對政策不落實,整治不到位,農村環境仍是臟亂差的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追究責任。
鄉村環境
納入干部考評體系
市民在集體提案《關于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莫讓農村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短板的建議》中提出,應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目標管理考核機制。
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率、農業面源污染、禽畜養殖污染治理等涉及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項目,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級政府、干部目標管理考評體系。
進一步完善農村環保管理體制機制。建立農業、農村、環保綜合協調機制,突破單一的職能部門權責限制,理順各級各部門工作關系,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制。
選擇較發達鄉鎮
集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隨著收入不斷提高,不少農民都希望能改善目前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政協委員賀建勛在提案《關于擴大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中提到,建議選擇工商業比較發達的鄉鎮或中心村,集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同時配套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設施,以成本價給農民出售。
賀建勛認為,采用這一辦法,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工業園區和農業耕作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聯動機制,不僅能推動農村居住與產業空間布局的有序調整、建設美麗鄉村,而且能對發掘農村巨大潛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建議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鎮社區建設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實行一體化的制度和政策,逐步消除城鄉之間的差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西安晚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