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6年間,中央先后發布18個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這18份中央一號文件反映出不同階段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包含了不同時期諸多利農、惠農政策信息。(2016年1月28日《新華社》)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建設,“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因此,解決好“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隨著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村的發展,政府更應該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全方位給予支持,推動我過經濟發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從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6年間,中央先后發布18個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從一定程度上改變的我國農村的面貌,使農村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盡管國家出臺的很多惠農利農政策,但還是很難改變農村的散、空、窮問題。很大部分農民還處于貧困,阻礙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講“三農問題”是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同步問題,結構不協調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三者之間側重點不平衡問題。
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讓廣大農民看到實際的利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農民工戶籍問題,子女上學問題、醫療等民生問題;二是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逐步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適用技術教育,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三是國家及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就地就近就業,讓農民在自己家門口發家致富,為“美麗新村”的建設作出貢獻、注入活力,用“美麗新村”留住農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張家界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