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江蘇省委在江蘇省政協全會期間提交提案,呼吁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工作,真正實現農民從經驗型的傳統農民向技能型的現代農民轉變。
近年來,致公黨江蘇省委開展了以培訓農民上網為主題的“致福工程”等社會服務項目。“在和農民、農業、農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深感:面向‘十三五’及更長遠的發展,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勢不可擋。農業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現代化。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業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盡快適應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的農業革命。”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江蘇省委主委麻建國說。
致公黨江蘇省委注意到,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當前農業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培訓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即便在職業教育內部也相對比較弱勢,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培訓內容與實際脫節、培訓機構分散等問題。
針對培訓機構,致公黨江蘇省委建議,設立專門學校,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政策扶持。在完善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培訓加扶持的培養模式。推進整合涉農職教資源,打破職業教育的城鄉分割局面,不再把農業職業教育局限于縣及縣以下中職和農林專業學校的范疇。擴大財政投入,支持農職院校擴大招生規模、提高生均經費和服務就業創業,鼓勵涉農企業參與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
針對培訓師資,致公黨江蘇省委建議,建立靈活的人事管理制度,由編制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按照不低于國家規定的辦學條件標準核定教師崗位數,加快推進績效工資改革。制定農職院校師資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打破學歷、身份限制,堅持能者為師,充分利用各方面技能型人才,允許文化素質較高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負責人以及專業農技人員等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
針對培訓內容和形式,致公黨江蘇省委建議,放活辦學體系,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用人機制等方面賦予學校更多的自主權等。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把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農業職業教育要圍繞現代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種、耕、收、銷等各個環節和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實際需求,開展系統全面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促進農業職業教育鏈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有機融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報2016-02-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