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國信:保護傳統村落以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劉國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6-25 錄入:易永喆 ]

 一個個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綿長的情思鄉愁,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使廣大農村地區眾多歷史建筑、傳統民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傳承;同時,各地在積極保護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進一步增強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實施集中連片保護,提升整體集聚效應

古村新韻,文脈悠悠。一座座古村落展示著農耕文明的輝煌,充盈著純樸厚重的氣質,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與社會價值。從2012年起,我國建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制度,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先后組織5次全國性調查,分5批將有重要保護價值的6819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保護名錄實施掛牌保護,并在10個市州實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設了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通過幾年的努力,有力扭轉了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使52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3380項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已經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和價值最豐富、保護最完整、活態傳承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同時,各地在積極保護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不僅留住了最美鄉愁,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更激發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國范圍確定了北京市門頭溝區、山西省平定縣等40個示范縣(市、區)名單,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不言而喻,如果說過去10年我國傳統村落保護是以健全保護名錄為重點、摸清家底的1.0版本,那么,此次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是保護與利用并重、以用促保的2.0版本,對實現“串線成片”“整體推進”,將產生明顯的資源整合效應和集聚發展效應。

毋庸置疑,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是對區域性、特色化傳統村落的集中展示和總體呈現。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時代的重要文化載體,建設美麗鄉村不能搞大拆大建,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此次,《通知》以縣域為單位把這些相對集聚的村落聯結在一起保護利用并加以示范。這是對區域特色村落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民眾更好理解傳統村落蘊含的文化特質。

同時,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是對區域性、特色化傳統村落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與分類指導。由于現有單個村落保護與開發模式大多從村落實際和發展需求出發,各地確定的發展定位、重點任務等項工作往往具有相似性,容易導致“千篇一律”,不利于持續保護利用。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則讓各地不僅站在更高的層面,總體統籌和科學把握傳統村落連片保護的整體風貌與定位,還能讓其進一步細化明確“每一片”建設的具體任務和應發揮的作用,有效避免重復建設、促進差異化協調發展,最終形成“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保護效果。

此外,在傳統村落發展空間資源有限的背景下,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架起了傳統村落間優勢互補的橋梁,有助于整體集聚提升。近年來,雖然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在向縱深推進,但保護工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土地資源緊張就表現得尤為突出。以停車場建設為例,以前的傳統村落單獨保護,每個村落都需要建設一個停車場,這樣不僅讓停車場面積變小,而且往往會造成建設層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集中連片保護后,各地可以按照每個村落進村的交通線路和各村的土地資源協調布局、統籌建設,在集中連片區域內根據實際情況,規劃步行導覽路線或開通內部電瓶擺渡車等,實現“串珠成線”“串線成片”的整體集聚保護效果。

歷經千年滄桑,傳統村落保護需要真金白銀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試點示范保護,打造中國文化傳承弘揚展示示范區。比如,2020年,山西省晉城市成為全國首批10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之一,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億元。2021年,山西省財政下達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資金1億元,支持晉城國家試點和6個省級試點開展傳統建筑修復改造、基礎設施改造、人居環境改善和特色產業發展,支持249個傳統村落完成數字博物館建設。

無疑,這些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社會資金,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保護傳統村落,有力支持傳統村落完善村內道路、供水、垃圾污水處理以及消防、防災避險等設施,整治河塘溝渠等公共環境,使傳統村落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對傳統村落保護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中央財政對列入保護名錄的中國傳統村落給予每個村300萬元的補助,而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筆者注意到,今年3月,財政部、住建部聯合印發的《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的通知》再次明確,中央財政對示范縣予以定額獎補,其中東、中、西部示范縣補助基準分別提高至3000萬元、4000萬元、5000萬元。可以說,從以前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中的每個村獲得300萬元補助,到現在每個集中連片示范縣獲得的3000—5000萬元不等的補助,就不難看出,中央財政給予了集中連片示范縣更大的支持。

首先,這對于促進傳統村落的整體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強有力的支持力度,不僅能讓集中連片示范縣建設獲得資金保障,也能讓社會資本看到政府支持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決心,進而形成更好預期下的投資信心,有助于撬動和吸引其參與集中連片示范縣建設,形成更廣闊、更持續的市場化動力機制。

其次,中央財政此次對集中連片示范縣的財政補助呈現區域化變化,即:東部地區的補助基準是3000萬元,中部地區要高一些,西部地區則更高一些,分別是4000萬元和5000萬元。這種差異化補助方式能對社會資本產生更具體化的影響。簡單來說,東部地區傳統村落保護相對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市場成熟度較高,本身建設基礎和市場參與度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央財政補助可以相對少一些,直觀的市場發展空間也相對小一些。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較晚、速度較慢、市場成熟度較低,中央財政補助的有力支持,更能增加投資者信心,讓傳統村落保護的市場前景更遠大,并由此形成更加符合區域發展實際的、差異化的社會資本參與態勢。

最后,中央財政在吸引社會資本“進場”的過程中,也要發揮各地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在國家整體政策框架下,進一步明確社會資本參與的細則,探索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做法。比如,有的示范區可以通過“整體打包”的方式,把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加以統籌,以相應權限讓渡節約投資成本等方式,讓社會資本產生更加直接的帶動效應。

以用促保,增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

傳統村落保護還須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不斷增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各地在保護基礎上積極推進活化利用,充分挖掘傳統村落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僅2020年列入國家保護名錄的中國傳統村落就接待游客3.6億人次,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帶動了鄉村振興,增強了文化自信,使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時代不斷發展,傳統村落需要在保護中傳承發展。傳統村落是活著的歷史,保護傳統村落既需要保留原始風貌,又要滿足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對更好居住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在保護傳統村落過程中,應更好改善村民生活,讓傳統村落保護更有依托,進而實現物質和非物質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比如,2017年福建屏南縣龍潭村僅剩下不足200人留守,通過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吸引國內外100名人才落戶成為“新村民”,通過盤活閑置農房等資源,發展生態農業、文創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業內專家表示,2022年住建部、財政部遴選出的這40個縣所開展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將會形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路徑和方法,并在保護過程中產生可復制推廣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經驗和模式,進一步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向縱深發展。具體來說,將以下幾方面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實現傳統村落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提檔升級。一方面,集中連片示范不再是一個村落的“單兵突進”,而是多個村落或一群村落的“整體推進”,會產生明顯的資源整合效應和集聚發展效應。另一方面,此次集中連片示范突出強調“保護”基礎上的“利用”,并把原有部分地方的“老屋拯救”提升為“活化利用”,其蘊含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二是有助于村落整體環境的根本性改變。傳統村落集中連片示范不僅能有效改善村落人居環境,實現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而且能更多地展現文化元素,達到宣傳、推介提升文化之美的知曉度、認同度和參與度的目的。

   三是有助于促進傳統村落“文化+”的融合發展。傳統村落發展的基點在于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如何將文化與自然融合,將文化與產業對接,是各地在傳統村落保護中要解決的重要發展命題。兩年示范期內“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是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這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也是示范區建設可以書寫的大文章。

   四是有助于增加村落居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傳統村落的一磚一瓦既具有文化價值,也可以轉化為經濟價值。村落公共資源屬于集體成員共有,各地要明晰資源產權,讓村民在村落發展中獲得收益,即:廣大村民應該從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中獲取“分紅”。同時,各地在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中,要高度重視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加村民就業機會,在促進村民在本村就業的同時,讓一部分有想法、有能力的村民抓住村落發展的契機,開展創新創業。

  從擺脫“臟亂差”到追求鄉村美,傳統村落保護留住了鄉親、護住了鄉土、記住了鄉愁,促進了發展。在最近召開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視頻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人士表示,各示范縣要落實主體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示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尊重鄉村發展規律,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示范目標任務。要堅持縣域統籌,積極引導設計下鄉,整合政策資源和社會資金,盤活鄉村特色資源,形成以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方法路徑,總結可復制推廣的的經驗和模式,并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機制,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可持續發展,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

前不負先人的創造,后不負來者的期望。祖國大地處處貯藏著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瑰寶,要把傳統村落這一活著的歷史文化傳承接續下去,決不能是一時之功,而需要持之以恒。我們要以“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情懷,統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傳承,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新中華文明持續發展增添動力,讓古老的鄉村彰顯出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城縣畜牧獸醫局;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在线精品国产尤物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思思99热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日本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