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指出生態環境、市民素質以及社會治安被評為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三大指標。在受訪者關于全國36座城市形象的總體評價中,上海位居榜首,得分為8.44分,杭州位列第二,得分為8.35分,北京城市形象與廈門并列第三,得分為8.13分。
2015年12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社會調查中心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城市品牌藍皮書《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發布會在滬舉行。
中國城市品牌藍皮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的研創過程。城市品牌藍皮書《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是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社會調查中心傾力打造的“城市品牌形象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首次面向社會公眾而展開的城市品牌認知調查的核心研究成果。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關于城市品牌構建的探討愈來愈熱烈,《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2014年5月-11月,上海交大輿情研究實驗室社會調查中心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系統,針對我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的城市形象展開調查,每個城市的樣本量為100個,共獲得總有效樣本量3538個。
《中國城市品牌認知調查報告(2015)》的內容主要包涵如下信息:第一,中國城市居民對中國主要城市的主觀認知和評價;第二,建立六維度城市形象綜合評價體系,分別從生態環境、經濟、文化、居民、政府、推廣六個維度切入,真實反映中國主要城市在廣大居民心目中的形象;第三,不同區域城市的形象對比研究;第四,中國城市品牌指數的構建與形象推廣研究;第五,海外城市營銷的經驗與啟示。
此次調查邀請受訪者對36座城市進行主觀評分,評分范圍設定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對城市形象的評價越高。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者關于全國36座城市形象的總體評價中,上海位居榜首,得分為8.44分,杭州位列第二,得分為8.35分,北京城市形象與廈門并列第三,得分為8.13分。青島、深圳、大連的城市形象分別位列第四、第五、第六名,得分依次為8.07、8.04、8.02分。成都、昆明的城市形象成功擠進前十,分別位列第九及第十名(得分分別為7.83、7.80)。綜觀受訪者對于全國具有代表性的36座城市的形象評價,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一)受訪者對所調查的36個城市形象總體評價較高;(二)受訪者對濱海城市形象評價遠遠高于內陸城市;(三)女性受訪者對城市形象的評價高于男性受訪者,但總體上男性受訪者與女性受訪者對城市形象的評價基本一致;(四)年長受訪者對城市形象的評價高于年輕受訪者;(五)受訪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對城市形象的評價越低;(六)受訪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對城市形象的評價越低。
調查結果顯示,在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城市評價排行中,北京和上海的得票率最高,分別為74.6%、70.8%。同時,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戶口、地域、城市類型、城市到達數量、是否為北京(榜首城市)居民的差異排行榜中,北京和上海也被受訪者評為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兩大城市。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受訪者對廣州(得票率26.9%)和深圳(得票率21.7%)的影響力也給予了一致的高度評價。
關于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北京、上海、西安被評為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認識中國的代表城市,北京的得票率為63.6%,上海的得票率為48.5%,西安的得票率為21.3%。其中,60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廣州(得票率19.1%)是第三座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認識中國的代表城市,勝過西安(得票率16.1%)。而且,受訪者在選擇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城市時,呈現出明顯的“本土情結”。根據居住在東部城市受訪者的調查結果,十座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城市中有八個東部城市,其余兩個為西安和成都;而西部城市受訪者評選出的十座最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城市中有五個西部城市,除西安、成都以外,拉薩、重慶、昆明紛紛上榜。
關于最宜居的城市,受訪者對沿海城市的宜居度評價較高。在受訪者評選出的十座最宜居城市中,除了成都(11.0%)、昆明(10.6%)以及北京(3.7%)外,其余七個城市青島(12.2%)、杭州(10.7%)、大連(10.2%)、廈門(8.3%)、上海(5.4%)、海口(3.9%)、深圳(3.6%)都是沿海城市。
關于最適合旅游的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昆明和杭州最適合旅游的兩所城市,得票率分別為18.3%和17.6%,北京(15.6%)、成都(10.1%)、西安(9.7%)、廈門(8.2%)、青島(8.1%)、大連(8.0%)、上海(7.5%)、拉薩(7.2%)依次為第四至第十位最適合旅游的城市。
關于了解城市信息的渠道,“互聯網”和“親身體驗”是人們了解外地城市信息的最主要方式,選擇通過電視、聽別人說、報紙和書籍雜志來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訪者人數較多,選擇通過廣播、展覽會議、政府制作的宣傳品來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訪者比重較小。
報告指出,生態環境、市民素質以及社會治安被評為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三大指標。無論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戶口、地域以及城市到達數量等方面存在何等差異,受訪者均認為“生態環境”是評價城市形象的首要指標(得票率75.1%)、“市民素質”是評價城市形象的第二大指標(得票率73.0%)、“社會治安”是價城市形象的第三大指標(得票率67.1%)。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城市居民對城市形象的評定指標存在一定的認知差異。男性受訪者最看重“生態環境”,女性受訪者最看重“市民素質”。據性別差異統計分析,男性受訪者認為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生態環境、市民素質和社會治安;女性受訪者認為評價城市形象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市民素質、生態環境和社會治安。顯然,男性受訪者最看重“生態環境”這一指標,而較之于男性受訪者,女性受訪者最看重“市民素質”這一指標。
除了性別因素,年齡以及到訪經歷也對城市居民的城市形象評定指標認知存在一定的影響。例如,60歲以下的受訪者均認為“生態環境”是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標,而60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市民素質”是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標。同時,去過5個及以下城市的受訪者認為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標是“生態環境”,去過6個及以上城市的受訪者認為評價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標是“市民素質”。
該報告針對城市形象六維度評價與城市總體印象評價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生態形象、經濟形象、政府形象、形象推廣、文化形象、居民形象六維度與城市總體印象均顯著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764、0.545、0.509、0.644、0.607和0.538。可見,生態形象與城市總體印象的密切程度最高。因此,努力提高城市的生態形象有助于提升人們對該城市的總體印象。
報告指出,居民形象和城市影響力評價相關性最強。針對城市形象六維度評價與城市影響力評價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城市的經濟形象、政府形象、形象推廣、文化形象、居民形象五維度同城市影響力均呈顯著強相關,相關系數依次為0.971、0.982、0.831、0.947和0.983,居民形象和城市影響力的相關系數最高,為0.983,生態形象與城市影響力的相關系數最低,為0.293,且無顯著相關關系。
報告指出,政府形象與值得推薦度相關性最強。針對城市形象六維度評價與城市值得向外國人推薦的程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城市的經濟形象、政府形象、形象推廣、文化形象、居民形象五個維度與城市優先推薦度均顯著強相關,其相關系數依次為0.879、0.965、0.847、0.963和0.939,政府形象與城市優先推薦度相關性最高,生態形象與城市優先推薦度的相關系數最低,為0.270,相關性不顯著。
報告指出,生態形象與適合旅游度相關性最強。針對城市形象六維度評價與城市的適合旅游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城市的生態形象、經濟形象、政府形象、形象推廣、文化形象、居民形象均與適合旅游度顯著相關,相關系數依次為0.605、0.355、0.443、0.430、0.548、0.431。其中,在受訪者心中,一個城市是否適合旅游與該城市的生態形象關系最為密切,其次為文化形象。
報告指出,生態形象與宜居度相關性最強。針對城市形象六維度評價與城市的宜居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城市六維度形象中只有生態形象與宜居度呈現顯著強相關,相關系數為0.833,經濟形象、政府形象、形象推廣、文化形象、居民形象與宜居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207、0.181、0.324、0.309、0.198,相關性均不顯著。由此可見,城市的生態形象是人們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合居住的重要因素,當地政府若想提升居民對居住的滿意度,應加強對該地生態環境的治理和維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輿情研究實驗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