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拍照留痕”,某社區一間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門口,掛了XX辦、XX室、XX站等共計18塊牌子成為熱搜!從其名稱看,這是一個城郊社區,因為還有駐村幫扶,并且脫貧攻堅時的牌子還沒有取下來。但不管怎樣,所掛的每個牌子都有一項工作,各項工作都會有檢查、評估的有關上級部門管著。這些牌子應該是上級部門要求掛的,有牌無牌也應該是檢查工作時能否過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間辦公室掛18塊牌,忙壞了村干部。小小辦公室掛18塊牌子,乍一看是集約化辦公,是節約行政成本高效率解決群眾問題的創新之舉,但仔細一想就不對了,因為每一塊牌子的上級部門不同,所以每塊牌子都必須完成留痕、打卡、報表、檢查等工作任務,必須有一套應對上級檢查驗收的工作臺賬,根本不是集中解決群眾問題,而是在劃分各自的權利范圍。這些牌子之所以要掛,是每個牌子的上級部門不同,社區掛不掛牌肯定自己做不了主,不然,不會這么滑稽地一間辦公室掛著這么多牌子!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18塊牌子沒有專人管,可能一個社區干部要兼著管理幾塊牌子的工作,干部們為了應付這些工作,成了“5+2”“白+黑”的大“忙人”,這些工作能否完成好不敢打包票,但至少應該停留在能夠應付上級檢查的程度。
一間辦公室18塊牌子,最可怕的是害苦了農民。農民是18塊牌子的對象,這些牌子對應的工作,最終都會落到農民的身上,農民要么被折騰,被迫完成牌子要求的工作;要么被限制禁止做某些事情。如果這些牌子是為農民服務的,農民倒不在乎牌子多,工作任務重,關鍵是這些牌子的工作有的與農民關系不大,為農民服務的牌子少,形式主義束縛農民的牌子多。所以,這些牌子即使不為難農民,但也需要農民去完成這樣那樣的工作并接受上級的檢查驗收和考核,最終害苦的還是農民。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努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高效、規范的中國式現代化治理體系。為此,精簡機構、規范運行、服務人民是當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必須堅決革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弊病,建立基層現代治理體系和制度,提高治理能力。一間辦公室掛18塊牌子,盡管掛滿了牌子,實際上只能讓人感到迷惑,感到無語,因為這些牌子形式主義的多與老百姓利益密切關系的少,這種掛牌得到不老百姓的好評,達不到治理現代化的要求。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保障,鄉村治理現代化不是復雜化、更不是衙門化,而是高效化、簡易化、民主化。鄉村治理現代化必須讓農民滿意,要讓鄉村更有活力,農民更有自由空間。一間辦公室掛18塊牌子,似乎為農民做了很多事情,其實農民并不買賬。要治理這種“牌子亂象”,關鍵是建立從下到上的滿意度評價機制。鄉村振興好不好,要讓農民來評價,要看農民滿不滿意,農民得到了實惠沒有,要給農民一票否決權!因此,掛不掛牌要讓農民說了算,如果農民不擁護,農民不滿意,我們就不能隨便掛牌!只有掛上農民喜歡的牌子,掛維護農民利益的牌子,鄉村振興才能回歸正道。
(作者系湖南師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