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省修水縣和石城縣縣委書記均被提拔重用為設區市市委副書記,而這兩個縣都是剛剛脫貧的縣。近年來,江西省樹立重實績、重擔當、重基層的用人導向,旗幟鮮明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有效激發了廣大基層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氣神。
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作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政治任務,落到了千千萬萬的基層干部肩上,為了“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印發了《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提出了“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的政治原則,各省市自治區在實施《辦法》的過程中,又對市級、鄉級領導干部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對駐村扶貧干部也提出了不脫貧不提拔不調動的要求。
在長達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征程中,我國大批基層干部奮斗在扶貧第一線,他們為了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堅守講政治、講原則的理念,一心為貧困群眾講奉獻,堅定地扛起脫貧摘帽的艱巨任務。脫貧攻堅幾年來,許多基層干部犧牲了自己被提拔的機會,他們不顧工作環境的艱苦,不顧工作任務的繁重,為我國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江西省堅持重實績、重擔當、重基層的用人導向,在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后,對基層扶貧干部進行破格重用,這是對中央“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政策的政治呼應,是一個讓基層干部暖心的用人導向,也是善始善終執行中央政策的應有擔當!
眾所周知,基層干部是落實黨的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小干部。他們為了把上級的各種扶貧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必須多次和老百姓磨嘴皮子,甚至受到老百姓的不理解和埋怨,他們的工作需要深入老百姓的家中,深入基層的田間地頭。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中,我國廣大基層干部不僅要接受不脫貧不提拔、不脫貧不調離的要求,還要面臨完不成扶貧任務被問責的壓力,他們無怨無悔拼命工作,有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履行自己的政治諾言。如湖南在扶貧攻堅中有兩位縣委書記犧牲在了任上,還有一位得了癌癥繼續干。據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布會透露,至2019年6月底止,全國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干部有77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基層干部。正因為我國基層干部的堅守,才換來了我國扶貧的偉大勝利,正因為他們的執著,為我國贏得了脫貧攻堅的國際贊譽!
當前,我國基層干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群體,他們的生存存在多層困境。一是職位低的困境。基層干部在鄉鎮干得再好,也就是科級干部到頭,縣市區干得再好,也只能干個處級。盡管現在的公務員法有了非領導職務的規定,但是基層高級別的非領導職務是僧多粥少。二是職位提升的困境。基層縣鄉領導干部不僅職位低,而且發展空間有限,基層一個蘿卜一個坑,本來就那么幾個職位,對外交流力度又不大,基層干部符合提升條件時可能沒職位,但等到職位空出來了時,自己的條件又過了。三是基層干部的基層困惑。基層干部干活多,時間不穩定;基層干部干活雜,專業難突出;基層干部退休早,年齡限定沒商量,過了45歲基本沒有提拔的希望。四是基層干部的待遇困惑。在當前的公務員工資體制下,基層干部有些工資待遇上面有口子,但地方難以落實,他們總體的工資低,網上曾有副鄉長開滴滴賺外快補貼家用的新聞。五是基層干部地位低。基層干部在基層,對于上級干部的檢查考察必須安排到位,對于各種調研參觀必須服務到位。基層干部面對基層群眾,在市場經濟下基層老百姓越來越不買基層干部的帳,許多工作都必須請求老百姓配合,有些事好心還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
當前,基層各級領導崗位換屆在即,如何使用講政治、講原則的基層干部,是考驗我們黨鄉村振興如何建設干部隊伍的考題。特別是對于貧困縣的領導干部,他們扶了貧但可能GDP成績拿出來不好看,除了扶貧他們沒有光輝的政績,而基層扶貧干部在為脫貧攻堅奮斗的時候,可能其他干部在不斷提拔。因此,在換屆之際任用干部上如何對待脫貧一線上的基層干部,不僅是一個良心和導向問題,更是一個講不講政治的問題。如何對待他們的換崗和提拔,我們黨也要精準考察,公平選拔,為我國下一步對接全面鄉村振興提供干部隊伍保障。如何讓他們在講了政治講了原則后,能夠得到應有的政治待遇和精神安慰,是我們黨用人的基本倫理和底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干部隊伍建設要求。
要堅持重用基層干部的原則,不讓基層干部吃虧。基層干部是黨堅強的基層領導力量,讓他們有政治前途,有提拔進步的希望,他們才更加有擔當精神,才敢有大的作為。重用基層干部,讓他們流血流汗不流淚,讓他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為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基層堅強領導力量,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才會再一次舉世矚目,我國的全面現代化才會如期實現!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