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查濟古村一部(手機拍攝)高鐵通到了安徽涇縣。從此,皖南山區的查濟古村門洞大開。越來越多的外人,走進了這個歷經元、明、清三朝的古老山村。今天的查濟古村,還有個挺藝術范兒的名字:“安徽美術家村”,村里的鄉親們更是直截了當稱之為“畫家村”。那是因為,時至今日,查濟村雖歷經百年風雨治桑,不復有往日風采,但仍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有紅摟,天申、靈芝等15座橋和10余座祠堂、廟宇。這些老古董成就了畫家、藝術家、學生們畫筆下還原祖先文明的時代記憶。村里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十里。古代查濟“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門,石橋跨河溪,兩岸古建群”。村外有鐘秀、石門、巴山、平岑四門,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內有岑溪、 許溪、石溪三河穿村而過。村中有祠堂、廟宇、橋梁各一百零八座;有孝子坊、貞節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古建筑大都毀于文革“破四舊”年代,成為幾代人不堪回首的心頭之痛。攝影師走進查濟,鏡頭和古建筑的不期而遇,把今天山村的模樣定格成永恒的畫面。
今天的查濟古村,還有個挺藝術范兒的名字:“安徽美術家村” 學生在石橋上畫畫
美術系的學生給古村帶來了時尚氣息。查濟村方圓五平方公里,沿著河邊的青石板主道,或穿行在馬頭墻夾道里,房屋間有街巷相通,岑河、許河、石河三水合一的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繞每家每戶而過;查濟河落差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錯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橋、板石橋、洞石橋,將兩岸民居相連。飽經滄桑的石橋,藤蘿纏繞,遠望猶如碧玉橫架水上,與兩岸青磚黑瓦遙相呼應。。。。。不管什么季節,不需要任何解釋,古村留下你玩三天都不夠。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