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習慣,從開始的服裝飾品家電到現在的生鮮蔬菜零食。可以網購的商品已經涉獵市場的每一個角落。電商對實體店、農產品的沖擊日益加大,但是這對他們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機會。電商進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經濟時空布局,讓農村和經濟落后地區有機會參與到大型的協同價值網絡中來,也讓農民群眾開始思考如何拓寬銷售渠道、打響品牌效應,把自己的產品推廣出去。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互聯網+”的新形式下,“互聯網+”已成為社會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新突破口。在2015年11月9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繼此前多項政策文件出臺后,中國政府再次發文支持農村電商加快發展,把電子商務作為農村新型流通方式,突出發展服務“三農”,升級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終端,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農產品貿易流通電子商務化。
目前,傳統模式的電商平臺紛紛向農村電商方向發展,其中延伸出一些比較新穎獨特的平臺,如農村淘寶、京東幫、易田農村電商等,實現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農村電商平臺除了讓農民更加便宜便捷的購買到工業品之外,還將本地農村名優特色產品進行整體包裝和認證,打造本地名優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依托農村電商平臺讓農產品返銷進城或銷至海外,以電子商務的手段,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提高農民收入。農村電子商務項目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直接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
農村電子商務項目配合密集的鄉村連鎖網點,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聯合,構筑緊湊而有序的商業聯合體,降低農村商業成本、擴大農村商業領域、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獲利者,使商家獲得新的利潤增長,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傳統的農業商務信息的傳播途徑和方式的落后,直接導致農產品銷路不暢,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傳播,還對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打破地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農民收入的增長創造條件。
但是,以淘寶、京東、易田等為代表的農村電商平臺之力開拓農村市場,有限的資金投放在農村電商項目,無法取得爆炸性增長,使農村電商項目遇上發展的瓶頸。因此,希望相關部門協手開拓農村市場,給予貸款、授信、政策等相關支持,為農村電商項目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江蘇易田電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