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第二屆鄉賢論壇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開幕。鐘祥市客店鎮黨委書記朱克舉分享了美麗鄉村建設的九段感悟,如何讓美麗鄉村在當地“遍地開花”。(12月19日荊楚網)
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鄉賢者,鄉村賢達之謂也,居于壟畝,守望鄰里,德才能兼備稱之賢,知書達理通曉事務可為達。在傳統鄉村社會的治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架橋修路、開山挖渠,扶貧濟困、共御患難,調解糾紛、凝聚人心,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都離不開鄉愁的登高一呼,率眾而行。鄉賢在鄉村管理中不斷發揮作用,由此形成了鄉賢文化。鄉賢文化是以鄉愁為基因、以鄉情為紐帶、以鄉賢為楷模、以鄉村為空間,以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為目標的一種文化形態,是鄉賢主體所擁有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和風俗習慣的復合體。基于鄉賢文化的正面積極作用,基于當下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重塑鄉賢文化,重構傳統鄉村文化意義重大。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鄉村如何變化,總有那么一些人不曾遠離鄉村,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并且愿意居住在鄉村。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守望鄉村、服務村民,他們就是美麗鄉村的守望者——鄉賢。從“魂系小崗村”的“最美書記”沈浩,再到胸懷大局、勇于擔當而“感動中國”的“移民書記”趙久富……他們都是美麗鄉村的守望者!
天下事,眾人籌。相信以鄉賢論壇的成功召開為契機,融合各方力量,讓“智慧與鄉村對話”,讓“資本與鄉村對接”,讓“鄉賢與鄉村對焦”,必能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湖北鄉村建設注入新風活力,讓“鄉賢文化”釋放更豐富的時代價值。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