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業紛紛選擇投資農業?他們看中的是現代農業的利潤。
除過大宗的糧油農產品外,多數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測算出來的利潤率并不低,這也是農業吸引眾多資本競相投入的重要原因。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甚至說,現代農業利潤可能比賣電腦還高。
比如說,大棚菜年毛利率可達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過100%。但真正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冒然投資農業的都虧得一塌糊涂,還搞不明白怎么自己是怎么“死”的。
而這就引發一個讓我們值得反思的問題:農業的利潤跑哪里去了?
會說謊話的毛利率
紙面上算出來的利潤對于二三產業可能是可靠的,但對于農業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間,這樣才能保證凈利潤在3%~5%左右。
那么農業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證掙錢?這是一個在實踐中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種測算也只能是起一點參考作用,根本不適用,農業的市場波動大且不好預測,某種程度上不亞于撞大運,“蒜你狠”“姜你軍”就是這樣。
農產品不完全由市場定價
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因為牽涉到社會根本穩定問題,所以每個國家都不會完全市場化,而是需要進行宏觀調控,確保供給的數量有保障,價格趨于平穩。有經濟學家開玩笑說,一頭豬就能綁架了CPI。由于中國居民膳食以豬肉為主要肉食品種,且近年價格波動十分劇烈,對整個物價指數的影響確實不小。所以,只要豬價一露頭就得打壓,生產領域補貼、投放儲備肉、進口補充……非得把價格拉下來不可。而生產一旦下來了,取消補貼、凍豬肉收儲,但擴大出口卻難。所以,農產品的利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人工是個不可忽略的大成本
農民能做的事,企業不一定會做。因為農民不向自己討要工資,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好多產業的利潤率在扣除人工成本以前,看上去很美。
最典型的就是肉牛產業,當市場牛肉價格高且十分緊俏時,外人看來肯定是利潤不錯,但卻少有企業問津這個行業,根本的原因還是不掙錢。因為養牛周期太長,最少需要兩年以上才能見到效益,企業養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區的農民可以養,場地不用建,草料主要就近原則來解決,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終利潤還不錯。
如果企業養,則需要核算場地、草料、人工、資金等成本,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說,也難掙錢。再看市場上那些節節攀升的農產品價格,基本有一條規律,凡是能夠工業化、機械化,就漲勢緩慢。凡是無法工業化、機械化的,市場價格就較為昂貴,且一年貴似一年。過去嘲笑發達國家水比奶貴,菜比肉貴,如今在中國也差不多了。
儲藏損失也要算一算
農產品區別于工業產品的最大特征是鮮活性,保鮮儲藏不僅技術上困難,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儲藏環節損失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糧食這樣的耐藏型農產品,儲藏環節的損失也在8%~10%,更不要說不易儲藏、運輸的各類生鮮農產品。
一般的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長途販運再到菜市場再到消費者手里,到底要損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見的大白菜,從地頭到消費者手里這個過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層皮?還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運輸過程中失水是常事,不僅重量下降,且品相易變壞。
上面說的還是正常損耗,一般就在30%左右。現在就可以明白為什么初期的生鮮電商都倒掉了?因為他們天真地與菜市場較上了勁,以為淘寶模式能照搬到農產品上來,其不知菜市場這種批發零售模式恰恰是農產品銷售環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常年賣菜的人都知道,千萬不能讓當天的新鮮蔬菜過夜,而網售的生鮮農產品竟然要數天時間,才能流轉到消費者手里,這樣能有好結果嗎?
至于最慘的情形就是賣不出去了,對于工業品而言,市場不好,大不了減價處理,可農產品一旦過剩起來,只能眼爭爭地看著爛在庫里、爛在地里,因為遠距離運輸,運費比菜貴。而且時節一過,馬上要種下一茬作物,只能機械翻耕入土,做了綠肥,一季心血全白費了,還搭進去肥料、農藥、人工、機械等費用。
能掙得起,賠不起
農業掙錢不容易,但賠起來卻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潤根本經不起風險的沖擊。農業的風險真的不好控,全國每年遭受自然災害的農作物面積大約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災、洪澇、冰雹、霜凍、病蟲害等,防不勝防,算好的利潤一次自然災害可能就沒有了。
比如,春季一場倒春寒可能導致核桃、蘋果、花椒等經濟樹木花芽凍死,直接影響當年的產量,嚴重的可導致絕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讓本來能賣三塊錢一斤的蘋果一夜間傷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幾毛錢的價格處理給果汁廠。
而目前農業保險的覆蓋度還很有限,大多數遭災的情況下是沒有保險來賠付的,這個風險只能自己扛。
你和利息在決斗
農業的融資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聯想那樣錢多,也就會安下心來,做好十年不掙錢的準備,放長線吊大魚,但大多數投資農業的經營主體沒有這個實力,只能在資金的問題上苦苦掙扎。在農地無法抵押、擔保困難等情況下,關鍵農時季節也就只有靠民間融資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潤,一旦市場行情沒有達到預期,便只有上演“谷賤傷農”的故事。而投資周期又那么長,于是倒在黎明前便成為農業投資一個重要的現象。
“不可預見”的費用
做農業與相關方面,特別是與農村各方打交道多,交點費,拉點贊助,類似沒有名堂的“不可預見”的費用,不僅常見且開銷不少,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但好多估計不足,也影響了利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農資與市場雜志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