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返鄉省親,看見家鄉新農村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鄉村公路兩邊在建或已經建成的小洋樓格外引人注目。這些村民自建房大多沒有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政府相關審批文件,屬于典型的違法建筑,更重要的是,鄉親們為了將自家房屋建在公路邊,可謂是“遇河填河、逢田占田”。
一些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視為“土地私有權”,任意侵占耕地,違法建筑房屋,破壞生態環境,無視法律“紅線”,相關部門亟須加強監管,以堅守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
首先,要因村制宜,做好鄉村規劃圖。農村違法建筑亂象與鄉村缺乏統一的規劃藍圖密不可分,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指導各村委會編制好美麗鄉村建設藍圖,明確哪些土地可用于建房,哪些土地不能建房,讓村民一目了然。
其次,要明確責任主體,強化監督管理。地方政府要構建“職能部門+屬地鄉鎮+基層組織”的聯合執法小組,并利用無人機航拍和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全域性、日常化的網格式排查,對違法建筑做到發現一處、整治一處,絕不姑息縱容。同時,完善監督考核和問責機制,對打擊違法建筑不力的單位或個人,加大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
最后,要做好普法宣傳工作,提高村民法律意識。地方政府要扎實宣傳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詳細向村民講解農村建筑房屋的審批流程,切實提高村民的規則意識和法律意識。
農村違建問題不應再被忽視,有關部門應該切實履行起責任,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牢牢守住耕地紅線,讓一切建筑行為都在能契合法律規定及農村現實需求的范圍內落地,只有如此,才能扎緊扎牢耕地保護的“籬笆”,從而科學合理地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讓寶貴的土地資源不被揮霍與浪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西安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