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膠鞋不是道具,“走路”才顯真情

[ 作者:何竹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5 錄入:吳玲香 ]

從村里出發,步行4.5公里,攀上一處陡坡,一股清泉潺潺流動。這是甘洛縣阿爾鄉且木村370戶人家的水源,在大山里,它彌足珍貴。5月7日,周日,沈杰像往常一樣前來巡視,腳上的膠鞋沾滿了泥巴。沈杰是人保財險涼山分公司農業保險業務的負責人,他的辦公室里備著兩雙鞋——上班時穿的皮鞋、下鄉時穿的膠鞋。自從2015年10月任且木村第一書記后,沈杰的皮鞋被鎖進了柜子,膠鞋則穿壞了一雙又一雙。(5月12日 四川日報)

一篇《膠鞋書記“走”出來的脫貧路》再一次在民眾的心中蕩起層層漣漪。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杞鄉大地中寧,就有那么一位“草帽書記”康發祥,身為中寧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卻經常騎著自行車、戴著草帽穿行在鄉間小道上,在干部群眾心中樹起一個為人正直、廉潔奉公、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好干部形象。確實,年歲大一點的農民,都很懷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基層干部。夏天一件白色的短袖襯衫,手拿一把大蒲扇,來到田間低頭,給百姓辦點實事,與老百姓拉拉家常,抑或開開玩笑,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甘洛縣阿爾鄉且木村第一書記沈杰,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膠鞋書記”。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干部與群眾產生了隔閡,關系日漸疏遠。由于互相溝通不暢,其間的鴻溝越來越大,干部忙得不可開交,可忙得不接底氣,“迎檢”的門面再堂皇,上報的“資料”再完善,百姓看不到,沒實惠,誰來買你的賬?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溫并大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求我們的干部不要只做些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而要把工作重點落到實處,多與百姓接觸。特別是在當前的脫貧攻堅中,像沈杰那樣的“第一書記”,脫掉皮鞋,換上膠鞋,了解民情,知曉民意,有針對性地幫助困難群眾,切實解決群眾飲水難等問題,為了發展經濟,徹底鏟除窮根,成立合作社,和群眾一起打拼,“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脫貧路。如此這般,工作落到實處,并無作秀痕跡,一雙“膠鞋”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修養,一種品德,一種情懷……

可是,在有的地方,一說起像這些先進典型學習,一些干部就片面地認為,戴頂“草帽”或穿雙“膠鞋”,甚至“草鞋”,裝樣子走訪幾戶農家,就是學習,或說就成了“草帽書記”“膠鞋書記”,那是背道而馳的!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趙德漢,也許可稱“炸醬處長”,但那是他并不高超的“演技”罷了。真是官場老手,“作秀”那一套,弄得比真的還真!要真正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就要像沈杰那樣,真正深入基層,走進群眾,給百姓謀福祉。當然,“走進百姓”,并不是說要求現在的每個干部都必須學會種地耕田,而是要從工作作風上徹底轉變過來。特別是從事農村工作的干部,就不要老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而要以“自己也是百姓”的心態融入群眾。

“草帽”也好,“膠鞋”也罷,都不是官場演員的“道具”。點贊“膠鞋書記”,就是要透過現象看到“膠鞋”“走”出來的精神脊梁,那種深入骨髓的、發自本能的持之以恒的為民真情。有了這樣的情懷,脫貧攻堅才會腳下有路。沈杰“走”出的脫貧路,正在全國各地向著縱深延伸。極目脫貧路,欣喜上心頭。是呀,在一條條像沈杰那樣用“膠鞋”走出的“脫貧路”上,更多的“草鞋”“草帽”們,正用信仰與初心譜寫著一曲曲脫貧攻堅的頌歌!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AV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色77777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精品少妇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