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丁志超:村莊改造應因時因勢

[ 作者:丁志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0-12 錄入:王惠敏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讓農民群眾生活富足滿意亦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要讓農民生活富足滿意,把鄉村建設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新家園,需要各級部門踏踏實實地履職盡責,下大力氣做好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同時也必須符合農民群眾的現實條件和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因時因勢推行“接地氣”的政策。本文將結合筆者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A村和鄒平市焦橋鎮N村的調研,希望給感興趣的讀者更為直觀的感受。

一、村莊改造下居住條件的改善 

嶗山區自20世紀90年代設區起即開展“舊村改造”。筆者所調研的A城郊村的舊村改造就是在政府規劃下,村集體發揮作用實現土地集中,由開發商出資建成樓房,完成村民集中居住、村莊綠化亮化和道路硬化后,將閑余土地以征地等方式進行房地產開發,形成一種政府主導、開發商出資、村集體出地、整村集中改造的模式。

鄒平市近年也大力進行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筆者所調研的焦橋鎮N村結合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和政府的補貼資金,建設新社區、實現上樓集中居住,將舊村空房拆除,對節余出的土地進行復墾,同時將整村耕地流轉至三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規模經營。

根據對兩地的調研,無論是嶗山區A村的舊村改造還是鄒平市N村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對于村民而言,最大變化在于實現上樓集中居住,并且實現土地經營權的流出甚至是土地承包權的退出,此外N村還實現了全村集中養老和免費寬帶全覆蓋等。從直觀上而言,兩個調研地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均有了較大提升,群眾反饋以叫好居多,無明確反對和不滿意見,村莊改造和建設幫助農民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二、村莊改造實現的前提條件 

嶗山區A城郊村依山而土地細碎、匱乏,單靠農業經營僅能勉強保證溫飽。改革開放后,因地處青島市郊,村內勞動力得以外出務工或在周邊進行海產品加工經營,村民收入來源非農化;且因外出務工、經商和舉家遷出,大量村民實現了資金積累、買房購車、甚至戶籍轉變,已融入城市生活、實現了自身的市民化。舊村改造結束后,戶均面積不足一畝的耕地也將轉變用途,村民將徹底擺脫農業經營。目前,村內年輕人早出晚歸、老人能享受與城鎮居民相當的養老待遇。除戶籍外,村民似乎已經實現了市民身份的轉變;對于村莊而言,村集體的管理事務已經集中于征地補償、治安管理和接受街道而來的相關工作,村莊似乎除了有點集體土地外也已實現了城市化的轉變。

鄒平市N村為傳統農業村落,近1200口人擁有平原上的2000余畝耕地,乘公交車至焦橋鎮約10分鐘、至鄒平市約45分鐘。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環境下,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土地流轉自世紀之交也順勢而動。目前,年歲較長的村民能夠憑借自身建筑業和加工業技能在村鎮范圍內獲得非農收入,大量年輕人則在外地或縣城從事非農工作。農業已不再是N村大量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家從土地而來的利益主要是1000元/畝的土地流轉租金、少數年老村民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雇工報酬以及村集體蔬菜種植園提供的廉價蔬菜。

兩個村莊的現狀呈現如下共同點:1、大量勞動力非農化就業——得益于交通區位條件和村民非農就業技能,在市場經濟體制得到確立后,大量勞動力流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收入來源非農化;2、土地依賴大大降低——無論因為土地稟賦約束還是農業比較收益較低的緣故,兩村村民通過承包權退出和經營權流出均改變了對土地的過分依賴,土地的收入來源功能對于兩村村民而言已不再重要。此外,通過調研尚未實現集中居住的另一嶗山區B城郊村,筆者發現該村村民雖未進行舊村改造,但是非農就業和土地依賴情況均與兩村近似,且生活方式和對于村莊的觀念逐漸擺脫傳統的鄉村生活,鄰里間原子化日益明顯、年輕人對村集體的認知漸趨模糊、學緣業緣社交網絡似乎重于地緣社交網絡,這在兩個村莊中也有所體現。

當然,我們并不能認為所有這些特點是因村莊改造、建設而來;相反地,正是這些特點才促進和保證了村莊改造和建設。因為正是村民收入來源非農化、對于土地的依賴降低以及生活方式和觀念逐漸改變,才使得土地權屬關系改變的交易費用大大降低,無需考慮集中上樓居住給農業生產造成的不便,村莊改造和建設對村治理和傳統社會網絡的破壞效應不再明顯。因而,似乎可以認為無論是城郊村的市民化和城市化進程,還是一般村莊的改造建設,并非由政策一手促成,而是在稟賦約束和市場條件下,村莊和村民的自發經濟行為促進了這一進程。

三、對于新時期村莊建設的思考 

鄉村振興意味著農村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從國家到農民個體均會對未來的三農發展產生各樣的愿景,對村莊建設也有各自的理解和期許,且這些愿景和期許未必一致;同時,村莊作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地域范圍,隨著外部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村莊功能的定位和認知也必然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進行村莊改造,讓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提升就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思路。

結合本次調研,筆者認為村莊建設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成規,但是卻有保證村莊建設取到“最大公約數”、讓各方均得利益的基本邏輯,那就是——避免盲目冒進、違背農民群眾意愿,必須以村莊的現實條件為基礎,以市場邏輯助推村莊建設。如所調研的兩村莊因市場規律作用,使得收入來源、土地依賴等約束淡化,才給村莊改造提供了前提條件,此條件下才保證了村莊改造和建設的順利。

與此同時,村莊建設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還需考慮鄉村與城市的不同。鄉村有著自身獨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意蘊,簡單將農村打造成城市的模樣并非鄉村振興的目的所在。通過筆者調研,不同愿景保證了城鄉間、村莊間的差異性,保證了村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優勢,如N村打算發掘自身文化遺產、N村附近的村莊依托自己的優勢發展起各自的特色種植養殖、嶗山區海濱大量村莊發展起了特色旅游等。

總而言之,以村莊改造為代表的鄉村建設應當尊重市場規律,因時因勢因民生需求而為,并注重城鄉間差異,確保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等生活條件改善有針對性和差異性,切忌盲目冒進、違背農民意愿、喪失鄉村特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日韩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亚洲丁香七月色婷婷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日韩2021亚洲天堂在线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