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焚燒,禁了十幾年依然在燒。其主要問題在于:禁燒成本高,社會效益低。秸稈不焚燒,處理沒渠道。光“堵”不“疏”并不能真正解決秸稈禁燒問題。種種禁燒規定總是難以奏效,皆在于治理思路和方式存在問題,如果總是把板子打在秸稈制造者、焚燒者身上,而忘了政府部門在制度和規定銜接方面的缺失,就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在治理秸稈焚燒方面,政府必須換位思考,多站在農民角度考慮問題,不僅要“堵”更要“疏”,及時為農民的順利收獲、耕種掃清障礙,為秸稈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為此,建議:
一、完善秸稈治理機制,把秸稈禁燒和回收利用統籌起來,使責權利更好地統一。在發布秸稈焚燒禁令的同時,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科技攻關力度,扶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使秸稈從單一的現場堵截禁燒,轉變為“疏堵”結合綜合利用。
二、秸稈利用要考慮農民利益。探索有效利用秸稈首先要考慮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的辦法再好,在農民群眾那行不通,也算不上好辦法。
三、在推進綜合整治上求突破。建立田頭管理、收后收集、專人清運、定點堆放、集中處理、綜合利用的一條龍管理機制,讓農民從秸稈還田、回收、綜合利用等方面獲利遠遠大于一燒了之。
(作者簡介:溫香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物理環境監測室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報》2016-07-09期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