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西遞、宏村古村落
安徽西遞、宏村古村落。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點,坐落于黃山南麓。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宏村位于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并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開平碉樓位于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后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筑形象。
福建土樓
福建永定土樓位于龍巖地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土樓文化根植于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價值”。
北京門頭溝區爨底下村
爨底下全村現有人口29戶,93人,土地280畝全村院落74個,房屋689間。大部分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后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于兩側。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墻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爨底下村的弓形墻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爨底下是國家3A級景區,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民俗旅游專業村,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區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著名的專家哲文先生講: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筑瑰寶的明珠,它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內涵,就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也屬于珍貴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海外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