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世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安徽省肥東縣位于皖中腹地,在該縣古城鎮友誼村,有一片1200多畝的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稻田中安裝了一排排太陽能殺蟲燈,每到夏季夜晚,稻香蘊積,紫外線燈光下蚊蟲飛繞,成為了當地人散步觀光的一道風景。這片稻田,就屬于肥東縣世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1個帶頭人:他是一個厚道的實干人
在肥東,一談到世昌水稻合作社,人們就會提起合作社的帶頭人胡榮漢理事長。胡榮漢是友誼村人,上世紀90年代獨自創業,經營面粉廠和糧食貿易,因為誠信友善,與中糧等大企業一直保持合作關系,其中油菜籽貿易量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友誼村地處江淮分水嶺,土地高低不平,地力貧瘠,用水等條件也不好,種地產量低收入少,因此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只留下一些老人,拋荒現象嚴重。胡榮漢經常回村,心里一直在琢磨解決的法子。2012年,他決定成立合作社,將鄉親們的土地流轉過來,規模種植糧食。當年他流轉了500畝土地,自己投入200萬元,對土地進行平整,架上電線,修好道路,又施用了大量的肥料,種上了水稻、油菜和小麥。
看到平整的土地和蔥郁的莊稼,包括務工回鄉的村民都認可了胡榮漢的實干精神。第二年,很多還沒流轉土地的村民找到胡榮漢,希望他把全村剩下的700畝地也流轉了。也有5戶村民想自己種地,不愿意流轉,每家都有四五塊地,散落在各處。對此,胡榮漢向他們保證,土地可以先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統一平整后,他們可以隨意挑選同等面積的田塊。對于其他村民,胡榮漢也表示,如果誰愿意回來種地,合作社立即把田分給他。后來,5戶村民挑了水頭和地力最好的地,合作社施肥和打藥時也一并免費給他們作業了,5戶村民一提起胡榮漢,都稱贊他是厚道人。
合作社帶領成員種植糧食,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春耕的時候,合作社對成員開展植保等技術培訓,邀請縣農技中心的老師上課。合作社設有農資供應處,統一采購質優價廉的產品,優惠供應給成員。合作社培訓、吸納了多名農機手成員,統籌農機作業,對成員實行優惠價格。成員的糧食,合作社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通過這些措施,農戶加入合作社,每戶每年平均增收2400多元。
5位大學生:為合作社帶來勃勃生機
合作社缺人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世昌水稻合作社卻有5位大學生。2009年,畢業于合肥經濟學院的“80后”胡世昌加盟合作社,他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是合作社的發展方向,致力于打造水稻高產及綠色增產模式。2013年,90年出生的胡盼盼回到了合作社,她是胡榮漢的女兒,大學畢業后在城市工作多年,目前主要負責合作社管理和電子商務。2014年,趙擁軍來到合作社,他是胡盼盼的愛人,目前主要負責合作社種植管理。2015年,魯峰來到合作社,他是胡盼盼的同學,由于經常瀏覽胡盼盼在朋友圈里發的文字、圖片,帶著對農業農村的情懷來到了合作社,目前負責辦公室管理。2015年,劉莉莉來到了合作社,她的父親非常看好合作社,于是力爭讓她回來工作,目前負責合作社會計。
大學生們為合作社帶來了勃勃生機。合作社經常送他們外出學習,回來后大家在一起分享,進行頭腦風暴,不斷有新的想法產生。胡榮漢也經常加入進來,甚至帶著大家一起去周邊的農業企業學習。在大學生們的努力下,合作社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管理越來越規范。合作社成員都是農民,還有駕駛員、業務員等員工,基本都是周邊的鄉親,以前比較散漫,管理起來也不順暢。如今有了各項規章制度,管理明顯改善。比如每次開會,都會把會議事項記錄下來,并且會后張貼上墻,這樣執行情況就好多了。
合作社電子商務是大學生們的標志性成果。合作社與淘寶網合作,在當地設立了農村淘寶服務站,胡盼盼擔任服務站站長。合作社名聲好、帶動強,有不少大戶成員和農戶,在統一采購農資方面有優勢,當地的村民也常到服務站,在網上找一些實惠、性價比高的商品,由服務站幫忙下單、付款,商品快遞到服務站后,再通知農民來取。同時,合作社在農村淘寶上線了自己的產品,但目前的銷售情況還不理想。據胡盼盼介紹,主要的問題在于產品價格較高,品種也較少,并且沒有自己的品牌,“應該是市場需要什么產品,再去種植什么產品,在前期規劃方面我們還沒做好。”
為了留住人才,合作社實施了一些措施,比如提高待遇、免費學駕照、解決對象工作等,并且逐步實施股份激勵計劃。今年,合作社聯系了安徽農業大學開展校社對接,六七月份會有一批畢業生到合作社實習。胡榮漢說,希望能有一些學生留下來,尤其是果樹類學生,合作社正在發展果園,如果學生愿意留下,可以給他股份,把大部分收益甚至全部收益給他都可以。
313戶成員:打造夢想中的田園綜合體
如今,合作社成員總共313戶,其中種養大戶將近七八十戶,總面積有3萬多畝。合作社除了種糧食作物,也嘗試發展一些特色經濟作物。2013年,合作社開始在果樹下套種黑花生,并且提供種子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收獲后統一交給合作社銷售,由于顏色比較特殊,營養價值也高,銷售情況一直不錯。2016年,合作社開始試種土豆,主要供應當地學校食堂,效益也挺好。
2014年,合作社與當地糧庫合作,建成了一個1萬噸倉庫,購買了一套日處理能力300噸的烘干機,2016年又建了一個1.5萬噸的倉庫,輻射面積達到10萬余畝。2017年,合作社準備再建一個大米加工廠,完成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胡榮漢表示,合作社有糧食貿易的基礎,銷售不成問題,但那只是原糧,要想升級和提高附加值,就得讓整個產業鏈連貫起來。
其實,胡榮漢的心中還有一個更宏大美好的規劃:依托合作社和當地資源,打造集產業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胡榮漢說,合作社可以水稻產業為主線,帶動大棗、黑花生等栽植,拓展采摘、垂釣、餐飲、農家樂等;當地有一個幾百年歷史的祠堂,是縣級保護文物,還有一些抗日戰爭遺跡,可以深入發掘;距離當地3公里處是國家4A級景區岱山湖,可以帶來一定的人流量。“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肥東縣也在大力發展文旅經濟。我們希望通過學習,早日做出一個規劃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