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崔清新)國家民委主任巴特爾10日表示,當前,我國民族自治縣脫貧形勢嚴峻,扶貧任務艱巨,要充分認識自治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增強帶領各族人民脫貧奔小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民族自治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驗交流會上,巴特爾用了三個“十分之一”分析自治縣脫貧形勢:一是截至2015年底,全國5578萬貧困人口中,自治縣貧困人口546萬,約占十分之一;二是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66個是自治縣(旗),占了十分之一;三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80個縣中,有71個是自治縣,占比超過十分之一。
“自治縣只占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總數的4%,這三個‘十分之一’集中表明,自治縣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巴特爾說。
據介紹,我國有120個民族自治縣(旗),總面積67.6萬平方公里,分布在全國18個省區市。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時期,自治縣各項事業取得重大成就。2015年全國自治縣(旗)地區生產總值8254億元,人均GDP2.2萬元,都比2011年增長近40%。
總的看,自治縣自己與自己縱向比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與發達地區橫向比仍有很大差距,比如2015年自治縣的人均GDP尚不及全國人均GDP的一半。與全國百強縣比,120個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只相當于百強縣前三名之和。巴特爾說:“可見,自治縣要與全國一道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任務還很艱巨。”
為此,巴特爾對全國民族自治縣提出了“四個更加”:要更加注重統籌兼顧,脫貧攻堅要“精準到點”“精準到面”,不能把“精準”簡單理解為到戶到人;要更加注重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解決好政策落地難的現象;要更加注重創新平臺載體,其中拓寬融資渠道平臺十分關鍵;要更加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如何讓扶貧政策、項目、資金落地,如何提高效率是關鍵。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2016-11-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