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消息(記者 杜悅英)10月29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等機構主辦的“國研智庫論壇2016湘江論壇暨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峰會”上,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胥樹凡在發言中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農業發展的新業態,引入了新的發展方式和發展內涵,以這種新業態來推動旅游發展頗具前景。
他說,人類和自然和諧、平衡的關系,帶來了人類行為的革新,成為一種偉大的社會變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對傳統農業文明的告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把農業、休閑、旅游、人文、文化、自然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當前升級轉型、創新發展的理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要融合到整個國家經濟創新發展的歷史潮流中去。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把社會、經濟、環境效益融為一體,把生態、生活和生產有機結合,形成了產業要素和資源的共生體系,相互促進,同步發展,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對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未來如何發展,胥樹凡談了三點意見。
第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應當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這一產業應當被高度重視。
第二,把生態、生活融為一體,重視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沒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如果環境都是污水橫流、空氣污染,鄉村就找不到那一片詩情畫意,找不到那一片田園風光,找不到歷史文化的足跡。要將生產生活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第三,要注重生態和傳統歷史文化的保護。生態和文化價值過去沒有被充分認識,有很多短期經濟行為,將之簡單地變成一種賺錢工具。而新型農業保護生態,通過生態建設這一過程體現其價值,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這才擺正了它的位置”,只有這樣,旅游產業才能夠可持續、有發展后勁、有未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