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工業倡導綠色發展,農村那些污染企業何去何從?
工業是立國之本,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的主戰場,為社會創造了巨量財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地位在世界舞臺也得到提升。但是我國的工業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模式,使得資源緊縮,環境污染加重。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越來越多的污染型企業在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原本農村的那片凈土現在已經不復存在。記憶中的藍天白云,清澈見底的小河,茂密的樹林,仿佛如一頁紙已經從我們身邊翻過去歸根結底還是環境污染所致,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工業高能耗、高排放所致。
工業發展不能停滯,然而發展就有污染,長此以往可持續發展就是空談,如何來改變這一現狀,還農村一個美好環境?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把工業綠色發展定為基本方針,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著力點。
宏觀大道理大家都明白,說起來都簡單,但真正踐行下來就不是那么容易。有人在說環境污染是有部分原因是農村焚燒秸稈,使用煤炭所致,其實對比工業的污染,農村的那些污染真是小巫見大巫。反而是工業污染了農村那片凈土。
在工業綠色發展的大浪潮下,扎根于農村的污染企業何去何從?小編認為要做好三點。
一、高能耗企業可以采用光伏發電。
在農村一些造紙廠、豬肉加工廠、化工廠、冷庫等都是耗電大戶,現在火力發電占據很大比例,火力發電消耗煤炭這些傳統能源。如果不從源頭上面解決問題,指標還是不治本。為什么說高能耗企業適合安裝光伏發電呢?這些企業擁有不錯的屋頂資源,可以在其屋頂上面安裝光伏發電系統,解決企業的日常用電,降低能耗。
二、農村污染企業,誰污染誰治理。
現在許多村都建有幾家企業,這些企業建在農村一是因為農村勞動力便宜,二是因為農村環保意識淡薄,一些廢氣、污水、廢物可以隨處排放。三是地方對于能納稅的企業來之不拒,至于是否污染根本不在意。這就使得農村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眼下讓這些農村的污染企業關門,不太現實,畢竟企業要生存,企業的員工也要拿工資養家糊口。要改變污染的現狀,光靠小編在這里碼子呼吁沒用,需要地方主管部門能肩負起治理環境問題的重擔,對污染企業實施監管,必要時候可以采取行政手段,讓企業認識到環境污染的重要性。
三、村民需要改變思維,樹立環保意識。
上面我們提到,一些污染企業在農村建設工廠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村環保意識缺乏,即便知道污染,也不懂得如何去維權,如何去改變現狀。只能任憑污染一天天加重。農村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環境問題好壞關系著我們的子孫后代幸福與否,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需要把眼光放遠,樹立起環保意識,肩負起環保的重任,面對污染企業我們也應當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我們的自身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的生態環境。
相信隨著工業開啟綠色發展之路,污染問題能得到有效緩解,再還農村一幅青山綠水之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光伏說)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