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生態,國運所系、民心所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自11日起,將結合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進展,報道各地區、各部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措、新成效、新故事,在展示生態“大美”的同時,揭示“大美”背后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新華社)
生態保護一直都是國家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環境友好型,資源共享性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把從前亂砍亂伐變成現在的植樹造林為國土“增綠”,通過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城市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濕地保護、防沙治沙、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加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把我國建設成資源豐富型的國家。
當今社會,利益成為追求的目標,但是我們在追逐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生態文明的不斷發展,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未來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注重生態的建設。這就要求黨和國家制定相應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規劃治理生態的發展,保護環境;同時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用法律的手段進行懲罰。積極推進該生態文明的建設,把握主體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在保護生產力的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體民眾的共同責任,通過生態修復,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道。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推進經濟的建設,首先需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不斷改善環境資源,真正做到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訊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