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新農村: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不分家
——四川達州探索文化精準扶貧紀實
跨入“十三五”,全國各地精準扶貧工作陸續展開,但文化扶貧如何找準焦點?如何發揮文化之力助力這場脫貧攻堅戰?這些是擺在基層文化主管部門面前的難題。近年來,四川達州對文化精準扶貧的方式進行了多種有益探索,其中,成功舉辦的5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其扶貧成效頗為顯著。
文化引導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雖是欠發達地區和革命老區,達州市不僅有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這一知名文化品牌,同時也獲得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資格。
“以農民為中心的展演活動,使達州鄉村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充分融入了城鎮,擔當起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責任。”據達州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隆毅介紹,達州以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為抓手,通過演藝、展覽、娛樂、旅游等文化服務項目吸引群眾、聚集人氣,拉動產業轉型,使新農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地實現融合發展。
例如,在第五屆展演活動中,以演促展、以展促銷,配套舉行第五屆秦巴地區商品交易會,吸引了2000多家客商前來布展,現場交易額達4.8億元,合同交易額14.3億元。同時,隨著展演在全國影響力的日益擴大,達州的演藝娛樂、創意設計、旅游會展、影視報業、印刷包裝五大重點文化產業也快步崛起,其中,僅2013年旅游收入一項就達75.22億元。
文化精準扶貧的實施其實也是文化供給與需求有效匹配的過程?!鞍盐枧_搭在田間地頭,配套舉辦視覺藝術展覽、文化創意產品展銷等系列活動,有效解決了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內容單一的問題。”王隆毅說,展演真正成為“農民演、演農民,農民看、樂農民”的群眾舞臺,在拓展了該市公共文化產品銷售空間的同時,也促使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文化等相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據統計,伴隨近幾屆展演活動的開展,達州地區生產總值2013年就達到12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001元,較3年前凈增近3000元,增速高于城鎮居民近兩個百分點。
文旅結合 帶動致富
“公交車開到洋烈水鄉,只是分分鐘的事情?!奔易∵_州市宣漢縣洋烈新村的廖文杰告訴記者,2011年,首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在洋烈新村舉行。經過這場文藝盛會的“洗禮”,如今這里已經成了遠近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閑勝地,發展起了30多家農家樂,每周末都很熱鬧,“五一”“十一”節假日一天的游客量均在2萬人以上。
魚子溪濕地公園、鄉村文化墻、村民心中夢想展示墻、鄉村少年文化宮、農業休閑園……行走在素有“川東第一村”美譽的洋烈新村,一個個旅游景點呈現在游客眼前。據了解,5年前,洋烈新村借助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的東風,采用川東傳統民居風格,重點突出古風古韻,對整個村進行了風貌塑造及文化內涵包裝。同時,加強街巷、濱河、山梁休閑綠地打造,引導培育旅游休閑業,著力發展小鎮特色旅游,實現鄉村文化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依托旅游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宣漢縣洋烈新村、大竹縣長樂新村、開江縣寶塔壩新村等已成為城里人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這里不僅有清新的空氣、秀美的風光,還有原汁原味的民間民俗文化?!皣鴳c節期間,從各地慕名前來洋烈新村的游客絡繹不絕,游客們能觀看到以宣漢土家族嫁娶為素材創作的文藝節目,大大豐富了洋烈新村作為旅游休閑勝地的附加值?!睋麧h縣君塘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表演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還帶動了特色農產品貿易和文化產業發展,以舉辦展演為契機,真正實現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目標。
“哪里窮,哪里偏,文化扶貧就到哪里?!?span>
借助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平臺,達州深度打造和全面提升“巴山作家群”“巴渠詩群”“巴山攝影人”“巴山畫派”,培育了一批優秀人才,組建了3500余支群眾業余文化隊伍和“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服務團,全市現有較大規模且能常年開展活動的群眾文藝隊伍2000余支,在壯大了文化扶貧服務團隊的同時,促進了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車開不進去,文化必須傳播進去。”近日,四川省達州市文化館“文藝帳篷輕騎隊”一行50余人先后走進達州市通川區雙龍鎮、新村鄉、檬雙鄉松坪村,為當地老百姓送去了豐盛的精神食糧。在送文化下鄉過程中,為了不給當地政府和老百姓添麻煩,輕騎隊自帶帳篷和干糧,白天演出,晚上就在附近安營扎寨,自行生火做飯。
據悉,“文藝帳篷輕騎隊”今年已先后深入100余個鄉鎮、村社、學校開展文藝演出、非遺展演和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覽等活動500余場次,受眾數十萬人次?!澳睦锔F,哪里偏,文化扶貧就到哪里。”據達州市文化館館長方江透露,剛剛成立的“巴山蒲公英”文化扶貧志愿者隊伍將繼續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助未來文化脫貧攻堅戰一臂之力。
此外,更多的社會力量也在不斷加入到文化扶貧的隊伍中?!爱斍傲羰貎和粌H需要物質上的幫助,藝術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睋⑴c多次文化扶貧活動的達州市荔舞飛揚藝術學校負責人楊荔感透露,目前該校已與當地婦聯達成初步共識,今后將每月下基層開展一次公益教育系列文化活動。她認為,關愛留守兒童不僅是政府的事,社會各方也要參與進來,讓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關愛無處不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文化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