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秀麗的山寨,為何游人如織?這很讓人沉思。
時下,美麗鄉村建設方興未艾。然而,在建設過程中,有些地方的原始生態環境被破壞,建成了“盆景”村莊。于是,除了城鎮市民不惜財力尋求休閑之地,鄉村民眾亦如此強烈地響往其自然之美。
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目標——生態良好,這就包括了對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的、未受人為影響和干涉的原始生態或生態原狀,其凸顯的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村落中的原生態,如道路、街巷、橋梁、埠頭、水系、古樹,以及各種傳統生產和生活設施、民間生產工藝、民俗文化等,都屬于受保護之列。也就是時下最吸引游客的根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指明了,以生態優勢為依托,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以綠色生態健康產業為主導,立足實際踐行生態文明新理念,積極探索一條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有機統一的科學發展新路子。美麗鄉村建設不能以工業化、城市化作為衡量標準。在制定建設規劃時,要避免大規模的改建、擴建,破壞古村落的原生態。要著力打造融合原生態環境、原生態文化、原生態農產品為一體的原生態品牌,著力挖掘村落的歷史文化和鄉風民情,對古樸的風貌施以文化生態的滋養,讓其煥發出古老而奪目的光芒,進而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世界。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任何單位和個人損壞原生態環境,必須依規、依法嚴肅處理。
鄉村像是一座塵封的寶庫,又像是一塊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要把文化、旅游、產業元素巧妙地融于美麗鄉村建設中,統籌處理好美麗與富民、面子和里子、攻堅和長效的關系,不斷改善村民生活、促進鄉村的經濟文化發展,努力讓農村群眾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摸得到實惠。這既是美麗鄉村的靈魂,也是中國大地和諧生態的絕妙畫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邵陽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