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實現7億農村人口成功脫貧,但是,未來五年完成“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個攻堅任務,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拿下的戰役。
精準扶貧,是要摒棄“大水漫灌”,實行“精準滴灌”,因地因戶施策。一個地區的貧困落后有綜合因素,每個家庭的致貧原因也千差萬別,扶貧要對癥下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不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精準扶貧,是要摒棄“造盆景”,傾力“建風景”,嚴禁作秀扶貧。扶貧脫貧,不是為了討好領導,而是為了富裕群眾;不是對上級負責,而是對貧困群眾負責。精準扶貧,思想不端正,責任不到位,投再多錢,花再大力氣,不僅收不到實效,還會背離中央確定的扶貧目標。精準扶貧,要普惠全部貧困家庭,切實把政策、措施、資金落實到每個貧困家庭中去,像園丁耕種苗圃那樣,耐心澆水、細心施肥,呵護好每一棵樹苗,才能換來滿園青翠的好風景。
精準扶貧,是要摒棄“單打獨斗”,凝聚社會合力,避免“各自為政”。扶貧措施精準到戶到人,主要強調的是針對性幫扶,不是說每個扶貧項目都要直接到戶,如何將產業扶持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才是關鍵。從源頭抓起,打破部門條塊分割,按照扶貧規劃統籌安排項目、統一使用資金,集中投入、合力攻堅,實現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以財政資金統籌為主體,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等積極參與扶貧;完善綜合協調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面的資金、資源效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突出協作性、提高實效性,同心協力讓貧困群眾早日擺脫貧困,奔上全面小康路。
“貧困摘帽”要取信于民,必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就是要實現困難群眾生活“質變”飛躍。盡管任務艱巨,但只要我們發揚實事求是的精神,實施好精準脫貧方略,就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力爭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映象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