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余池明:以五大新發展理念引領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 作者:余池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02 錄入:實習編輯 ]

特色小鎮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由地方政府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從政府工作實踐來看,采用特色小城鎮、特色鎮、特色小鎮等名詞,含義都是有特色的小城鎮的簡稱。直到浙江2015年的相關文件才賦予特色小鎮一種獨特的含義,即非鎮非區的多功能創新空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也采用“特色小鎮”的叫法。

2016年7月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10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開的特色小(城)鎮建設經驗交流會,總結交流近1年來各地推進特色小(城)鎮實踐經驗,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期公布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127個鎮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培育發展特色小(城)鎮,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有利于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這是希望特色小(城)鎮發揮的四個方面的作用。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時代賦予了特色小鎮十分重要的歷史使命,為了保證“十三五”期間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做好特色小鎮各方面的工作。

1、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創新特色小鎮新的制度供給

在經濟新常態和城鎮化新階段下,特色小鎮不能走傳統的要素驅動發展模式,應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這就要求在制度供給上進行一系列創新。特色小鎮運作機制要“破舊去僵”,做到“活而新”。市場化機制是特色小鎮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設機制活。應該用創建制代替審批制,實施動態調整制,徹底改變“爭個帽子睡大覺”的舊風氣。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上要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機制,摒棄政府大包大攬,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和維護。“新”,就是制度供給新。扶持政策有獎有罰,運用期權激勵制和追懲制雙管齊下的辦法,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特色小鎮,給予建設用地和財政收入獎勵,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用地獎勵指標。發展理念要創新,經濟發展模式要創新。規劃建設管理要創新,鼓勵多規協調,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合一,社會管理服務要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特色小站的發展活力。

2、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 處理好特色小鎮培育中的幾對關系

一是處理好特色小鎮與大、中城市的關系,特色小鎮與村的關系。小城鎮的本質特征是“城市之尾、農村之首”,小城鎮既有助于發展農村,同時也可以緩解城市的壓力。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我在這十幾年里從農村體制改革后遍地開花的家庭企業和局限在鄉村小天地里的小型社隊工業,一直看到正在發展中的大城市的開發區,上億農民不同程度地離家投工,廣大鄉鎮已換上了小城市的面貌,農村生產力大大發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我們這個小農經濟的國家已出現了城鄉一體化的宏偉前景。”城鄉一體化是城鄉發展的最終目標,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而是城鄉差別化協調發展,而在城鄉之間,小城鎮成為融合城鄉有點的天然載體。根據小城鎮這一本質屬性,把人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可以得出最大限度發揮城鄉兩個方面的有點是特色小城鎮發展的共同愿景。自覺接受大中城市的輻射,處理好與大、中城市的關系,形成對大、中城市的反磁力吸引中心。實行鎮、村聯動,帶動村的發展,處理好與村的關系。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堅持市場為主,做到市場主體不缺位、政府引導不越位。特色小鎮建設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給帽子、給政策,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資源,缺乏市場基礎,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續。因此,特色小鎮建設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攬,而必須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堅持市場化運作。三堅持產城融合原則,處理好產業發展與小鎮規劃、建設管理之間的關系。產業發展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根本動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是特色小鎮發展的載體,二者應該同步配套發展,實現產、城、人、文一體,避免產、城割裂。

3、以綠色發展為引領 推動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鎮也必然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同時綠色發展也是發揮小城鎮自然生態優勢的內在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在指導思想中提出了“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要求。在基本原則中提出了“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要求,在五項培育要求中,“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和“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兩項要求都與環保有關。即要求鎮區環境優美,干凈整潔。自來水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達標排放,垃圾無害化處理。其中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兩項是特色小鎮環保工作的核心要求,其要求高于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對重點鎮的要求(污水處理率70%)。浙江等省的特色小鎮規劃3平方公里,建設1平方公里的要求是非常有道理的,生態空間的底線、滿意、理想格局應該分別占陸地總面積的32%、61%和82%,因此保留66%以上綠色空間(非建設面積)是使特色小鎮達到滿意的生態格局的基本要求。河北的特色小鎮指導意見要求突出節約集約,合理界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劃定小鎮邊界。西藏的特色小鎮指導意見提出“保護生態,和諧發展”的原則,這些做法都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體現。總之,特色小鎮的建設規模也要與其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滿足高新技術人才和新業態的需求,才能達到3A級以上景區的要求,才能做到產、城、人、文一體。

4、以開放理念為引領 打造特色小鎮發展的新平臺

城鎮離不開區域腹地,城鎮本質上必須是開放的,只有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堅持開放發展,才能吸引國內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小鎮創新創業的新平臺。以浙江為例,浙江省在特色小鎮培育中,以全開放的理念,不設門檻、不問出身,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紛至沓來,特色小鎮的建設主體英雄薈萃。如鄞州電車小鎮的建設主體是央企中車集團,龍游紅木小鎮的建設主體民企年年紅集團,西湖藝創小鎮是浙江美院和浙江音樂學院聯手建設的,西湖云棲小鎮是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為主謀劃建設的。

5、以共享理念為引領 推動特色小鎮包容性發展

特色小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要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這就要求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堅持包容性發展。我們不能把好的資源和土地一賣了之,造成失地農民。要讓當地農民或者居民參與發展,共享發展建設成果。西藏自治區的特色小鎮發展提出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優先發展民生。加快特色小城鎮示范點教育、衛生、科技、文化、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這個原則抓住了發展的核心,值得點贊。重慶對于特色小鎮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市內轉移人口和市外來渝在特色小鎮示范點創業投資和穩定就業人員,在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特色小鎮示范點落戶不受務工經商年限限制。針對主導產業開展分類創業就業培訓,將特色小鎮示范點就業人員納入農民工培訓計劃。貴州探索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財政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城市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的“三掛鉤”機制。這些做法都是堅持包容性發展的體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特色小鎮的培育中,只要堅持融合城鄉優點的田園小鎮目標愿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經濟繁榮、美麗宜居、社會和諧的特色小鎮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單位: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干部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與城鎮建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韩国免费A∨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色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