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也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雖說同為三農工作,但脫貧攻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鄉村振興是解決富有問題,三農工作的重心轉移是解決全國所有農民如何富有問題,包括未來的農業如何高質高效,未來的鄉村如何宜居宜業,未來的農民如何富裕富足。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兩個關鍵:一是對已經脫貧的832個貧困縣、12.8萬個貧困村和近億脫貧人口如何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做到不返貧;二是全國其他的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與非脫貧人口如何在鄉村振興中銜接學習脫貧攻堅戰中形成的體制機制,加快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整體布局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當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2021年3月22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講話精神更具體的文件,也是國家“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下一步三農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的平穩轉型,把脫貧人口統籌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使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脫貧地區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具體政策
從《意見》內容來看,未來我國要通過六大方面共24項措施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聚力做好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著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全面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等。
早在2020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為了鞏固和保持脫貧攻堅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4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防止松勁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因為有些貧困地區,摘帽之后,如果后續的各種政策沒跟上的話,可能又會重新回到貧困狀態,所以總書記提出“4個不摘”,就是讓脫貧變得更具備可持續性。在2020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這個政策是給已經脫貧縣的定心丸。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逐步有序退出后可以有5年過渡期,來保持脫貧的成果可持續性。
在這5年過渡期究竟要做好哪些銜接工作?《意見》提供了非常明確具體的政策,為全國各地做好銜接工作提出了更精準的工作指南,有利于各地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如何加強對已脫貧的有效監測防止大規模返貧,如何在已脫貧的西部地區設立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都已有明確的工作布置。
要完成三農工作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
經過8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也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雖說同為三農工作,但脫貧攻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鄉村振興是解決富有問題,三農工作的重心轉移是解決全國所有農民如何富有的問題,包括未來的農業如何高質高效,未來的鄉村如何宜居宜業,未來的農民如何富裕富足。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差別很大,前者主要涉及1億人脫貧問題,后者涉及6億農民問題;前者涉及12.8萬個貧困村,后者涉及57萬個行政村;前者主要集中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后者涉及全國2800多個縣;前者主要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后者著重解決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
運用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了《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真實記錄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歷程,全面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索和實踐,深入分享中國扶貧脫貧的經驗做法,生動展現了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和務實行動,充分彰顯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貧困治理、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責任擔當。
過去的脫貧攻堅,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可以說是傾舉國之力,這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來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也可以說是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在脫貧攻堅這個重大問題上,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要解決近1億貧困人口問題,1億人口是什么概念呢?歐洲最大的人口大國是德國,才8000多萬人,法國6000多萬人,英國5000多萬人,意大利5000多萬人,所以我們過去的8年解決的貧困人口,比歐洲最大的國家還要多了1000多萬人口。同樣的道理,接下來的鄉村振興要解決惠及我們國家6億農民的問題,讓6億農民都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數量又非常的龐大。從這個角度來講,鄉村振興的力度、規模要比脫貧攻堅大很多。
脫貧攻堅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中,也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來推動。早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與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我們知道,不是任何國家戰略都能享受到這樣高規格待遇的,只有非常重大的問題才可能舉全黨與全社會之力來推動。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今天的鄉村振興與過去脫貧攻堅戰一樣,黨政軍民學齊動員,五級書記一起抓來促進我國鄉村振興的實施。
我國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政策創新。在國家層面上,我國過去幾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七梁八柱”的重要文件都已經制定出來了,包括各個部委也都制定了鄉村振興的五年規劃,各個省、市、縣也都制定了本地的鄉村振興規劃。前幾年全國各個地方已經開展了三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隨著2021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落地,預計還有很多更具體的文件將要出臺。無論是村莊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農村村容村貌改善等,還是需要有更具體的支持政策。鄉村振興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還是人、錢、地的問題,包括如何讓更多進入城市的人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如何吸引更多人才留在鄉村、鄉村振興的錢從哪里來、農村的地怎么才能帶來更大的增值收益等。過去幾年,國家脫貧攻堅中有很多新政策的探索,哪些政策在鄉村振興實施戰略中可以直接移植過來,哪些政策需要在新的背景下進行改革,這些都是有效銜接的一部分。要充分學習脫貧攻堅戰的好的做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 2021年04月19日02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