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
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系
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重要目標是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
實踐證明,推進承包地確權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通過這項工作,一是厘清了土地承包關系?;窘鉀Q了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的問題,有效化解了大量歷史遺留的土地承包糾紛,也有效核實完善了部分地區賬實不符的問題。二是穩定了農戶經營預期。通過確權,將承包地的面積大小、四至信息、空間位置通過測繪技術記錄在證書和信息平臺上,保護了承包農戶的承包權益,讓農民手中有證,穩定了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的經營預期。三是為“三權分置”打下基礎。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是“三權分置”的主要目標之一,農戶承包權是“三權分置”的基礎,確權使得承包權屬進一步清晰,讓承包農戶敢于流轉土地,新型經營主體放心經營土地,促進了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四是推動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承包地確權工作在制度上保障了農民群眾的承包權益,使得有條件的群眾不再心存顧慮,促進了他們進城落戶。
加快推進承包地確權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今年北京、天津、重慶、福建、廣西、青海等6個省份納入整省試點,全國共有28個整省試點省份,承包地確權工作已基本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在新的形勢下,承包地確權工作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和要求,中央要求2018年全國要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進展情況看,時間已經過半,任務過半。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2582個縣(市、區)開展了試點,確權面積8.5億畝,約占全國二輪承包合同面積的70%。山東、寧夏已率先基本完成,四川、安徽等先期開展整省試點的省份已完成確權任務的90%以上,其他省份也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隨著中央改革舉措的不斷推出,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這一基礎性改革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在新形勢下,必須要對承包地確權工作有新的認識。一是時間越來越緊迫。按照中央確定的5年左右基本完成的要求,目前確權工作時間已經過半,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確權工作提出了要“加快推進”的要求。二是推進難度越來越大。全國承包地確權工作開展到現在,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了,剩下的都是比較復雜的問題,一些群眾爭議大的歷史遺留問題逐漸出現,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三是各方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確權工作的開展,社會各方對確權工作的成效越來越認可,期望值越來越高,包括解決土地細碎化、推進抵押擔保以及基本農田劃定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對承包地確權工作提出了要求,特別是近期中央布署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對承包地確權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落實中央對承包地確權工作的要求,加快推動承包地確權工作的開展,深入攻堅農村改革,農業部在開年以來,針對承包地確權工作做了多項部署。2月21日,韓長賦部長出席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視頻會議并作講話,對這項工作在全國的開展做了部署。為了落實會議要求,3月2日,農業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對各地提出了工作要求。加快推動全國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努力做到“三個確?!?。一是把握工作進度,確保按時完成任務。要在省、市、縣各個層級倒排時間表,明確各部門的責任,確保按時完成。二是嚴格質量要求,確保農民群眾滿意。嚴守政策界限,遵循標準規范,加強督查督導,嚴格工作流程,讓農民群眾充分參與到方案制定、權屬調查、現場指界以及公示監督等各個重點環節。三是加快信息平臺建設,確保成果充分應用。加快推進承包地信息應用平臺建設,推進承包合同網簽管理,提升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確權成果在土地流轉、抵押擔保等方面的應用。
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毙滦蝿菹?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著力解決農業發展結構性矛盾、實現農業農村戰略轉型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業農村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我們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結合起來,特別是在耕地輪作休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等方面,實實在在地以推進承包地確權工作來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局。一是要做好確權工作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銜接工作。逐步將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信息標注到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和證書上。二是配合耕地輪作休耕提供信息。配合輪作休耕工作開展遙感動態監測和耕地質量監測的需要,提供耕地輪作休耕地塊的四至信息及農戶基本情況,建立健全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數據庫,實現跟蹤試點區域作物種植和耕地質量變化情況功能。三是優化農業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從供給側出發,逐漸淘汰落后的生產模式,通過確權促進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方式發展土地流轉和服務帶動類的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結合確權實現按戶連片種植,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零散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
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服務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落腳在農民增收、生產增效,通過確權使得農民承包權益得到物權保護,有助于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穩定農民生產預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通過確權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有助于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為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為農業農村轉型發展打開了新天地、提供了新動力,做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要在思想上更加主動,在工作方式上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好地推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4月12日 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