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陸邵明:活化小城鎮的記憶場所路徑

[ 作者:陸邵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8 錄入:王惠敏 ]

小城鎮記憶不同于大都市的記憶。小城鎮鎮區空間尺度相對較小,通常在300公頃以內,學校、碼頭、工廠、街道、店鋪、醫院、小橋、河道、田野、種植地等設施場所容易可達。個體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容易構建關于整個鎮區的心理地圖。從人與物、場之間的關系來看,大家活動路徑、地點等偶遇、結交發生的機會較多。小城鎮鎮區常住人口也相對較少,通常在1萬人以下,社會圈子相對較小,大多是熟人社會。信息傳播以以人為中心、面對面的口語交往為主的方式,對于交往場所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小城鎮的記憶在地性強,比較容易喚起相關群體的共鳴,作為情感紐帶的地方認同性也較強。

小城鎮的記憶遺產具有大眾性、日常性,往往無法列入文保單位,不能進入檔案館、博物館名錄,但是對于社區認同非常有價值。因此,小城鎮的記憶場所不應隨意鏟除、拆掉重來,但也不可能完全被保護保留下來。于是,如何選擇和設計小城鎮的記憶場,結合記憶是關鍵。首先,保留好主要老街與具有風貌特色的道路,構建好小城鎮的記憶坐標系。讓回家的游子有熟悉的方向感與曾經擁有的年代感。其次,保留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時代的典型建筑物(學校、茶館等)、有故事的活動場所(集市、廟會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題鮮明的記憶坐標點,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歸屬感與自豪感。最后,挖掘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積極和典型的行為習慣、傳統儀式與技藝,并為這類活動技藝提供多樣化的支撐場所。通過各種記憶主題的互動,可增進友誼、化解矛盾,同時陶冶下一代,并傳承地方精神與文化。

活化小城鎮的記憶場所還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要因人而異。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小城鎮人員結構變化較大,原有居民以及工人搬遷較多,農村居民進鎮以及外來移民逐漸增多,而老鎮區往往定居的老年人較多,百姓利益訴求多樣。小城鎮記憶場的保護、活化與更新一定要有機結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關注場地中每一個個體、企業在生活習慣、居住方式、求學就業、生產方式、社會情感、心理需求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尊重其在歷史街區的“去與留”的意見,積極對接地方的發展計劃與資源項目,尋找適宜的解決途徑。其次,要因地制宜。小城鎮的記憶場活化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條件、自然稟賦與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小鎮總體風貌、街道肌理、歷史建筑、文化景觀與其記憶基因,將地方的唯一性特色凸顯出來,而不是簡單復制其他地方的特色。最后,要量力而行。小城鎮常住人口少、市場有限、融資難度大,記憶場所活化需要漸進式演變,而不是大規模突變,不能盲目求大,要充分發揮利用既有的鄉鎮企業、地區市場的力量,激發地方力量來協作推進。

只有在尊重地方特色及其定居者行為習慣的前提下,重新組合既有的資源、要素與基因符號,小城鎮記憶場所的活化才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本羞羞的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