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劉夏等:140座村莊434個留守兒童家庭的痛

[ 作者:劉夏?魯艷華?劉霈?張培培?桂徐君?蔡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5 錄入:王惠敏 ]

莫讓留守兒童成為社會之痛

——基于全國27140個村434個留守兒童家庭的調查與研究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劉夏、魯艷華、劉霈、張培培、桂徐君、蔡露

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生活和心理親子關系淡化,人際交往冷漠,身體營養狀況不佳等問題。而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親情教育的缺失、學習教育資源有限是留守兒童問題的癥結所在。

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社會現象。由于與父母長期分離,這些兒童在生活、教育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欠缺,成為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觀察調研平臺,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調查與研究。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現狀不容樂觀,且逐漸惡化。

守兒童越來越多

1、留守兒童人數攀升

比較2011年和2013年留守兒童人數發現,留守兒童有了明顯的增長。2011年,2611個家庭中,留守兒童家庭有283個,占比10.84%2013年,留守兒童的比重上升為19.70%,相對于2011年增長了8.8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農民進入城市務工,導致留守兒童的人數也明顯攀升,規模不斷擴大。

2、中部地區比重加大

從留守兒童分布的地區來看,2011年中部地區留守兒童占比最高,為49.82%;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留守兒童占比分別為13.78%36.40%2013年中部地區的留守兒童占比仍為最高,且占比增加了1.56個百分點,為51.38%;西部地區留守兒童占比下降至33.18%,東部仍為最低,具體為15.44%。這說明,中部地區兒童留守現象最頻繁,且有所加重。

缺乏關懷的兒童群體

1、親子關系淡化

父母應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由于和父母長期分開,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關系卻日益疏遠。從交流方式來看,電話交流的占比為62.18%面談占比37.12%,前者將近多于后者一倍。從交流頻率來看,31.16%的父母與留守子女交流頻率高,非留守兒童家庭此比重為66.99%,比留守兒童多35.8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留守兒童與父母交流的頻率遠低于非留守兒童。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無法得到父母面授的教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這種以電話為交流方式的弊端和交流頻率的減少,都體現在了留守兒童和父母關系的疏遠。

2、人際交往冷淡

首先,與同齡交往中,非留守兒童表示在學校朋友較多的占比為45.39%,留守兒童此項占比為41.13%,比前者少4.26個百分點。留守兒童與同學交往能力較非留守兒童相對不足,孤獨感較強。其次,寄宿對留守兒童家庭關系的負面影響更大。具體對比來看,寄宿后留守兒童與家人關系變差和略微變差的占比為17.03%,比占比和為6.61%的非留守兒童高出10.42個百分點??梢姡捎诟改覆辉谏磉?,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變差。

3、營養狀況不佳

比較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身高和體重,從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留守兒童平均身高依次為0.91m、1.26m、1.51m、1.65m;非留守兒童依次為0.96m、1.25m1.52m、1.65m。學齡前及初中留守兒童的平均身高均低于非留守兒童,高中生平均身高兩者相同。同時,留守兒童平均體重均低于非留守兒童,從學齡前到高中階段,分別高出0.2kg、0.7kg1.24kg1.26kg??梢姡捎诟改覆辉谏磉叄狈Ω改赶ば恼疹?,留守兒童日常飲食種類比較單一,很少注意飲食搭配,導致身體指標相對較差。

城鄉壁壘難破 監督教育缺乏

1、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為外在原因

當今社會,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農民不得不進城務工賺錢來改變現狀。但長期分割的城鄉戶籍制度導致農村兒童無法隨父母一起在城市入學,促使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2013年中部地區的留守兒童占比為51.38%;西部地區為33.18%;相比之下,東部地區占比最低,僅為15.44%。同時,調查顯示,53.95%的留守兒童隨父母入學存在一定困難。其中,27.63%的父母認為入學手續復雜,18.42%表示入學限制條件多,還有17.1%表示學校不接收。這些入學的困難也再次表明城鄉二元體制是形成留守兒童現象的主要原因。

2、親情教育的缺失

434個留守兒童家庭中,父母認為留守讓子女缺少了監督和教育的占比為52.76%,認為缺少了家庭的愛的占比為43.78%,可以看出,留守使96.54%的孩子在成長中缺乏家庭教育與關愛。孩子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也帶來了一些成長的煩惱。這時,他們需要家人的引導,但由于父母都不在身邊,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家庭的關愛與監督教育,這對于兒童心理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3、教育條件的限制

學校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許多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側重在校時段,一旦放學,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便缺少約束和輔導。通過對434個留守兒童家庭調查中發現,走讀生占比為68.06%,接近七成;寄宿生占比為31.94%??梢?,七成留守兒童可能面臨校外缺乏監管難題。另外,10.71%的留守兒童選擇寄宿學校的原因在于附近學校教育水平太差,12.86%是為了享受更好的教學條件,22.85%認為寄宿學校管理更嚴格,自己更放心。由于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更多留守兒童家長選擇讓孩子去更遠的寄宿學校上學。可見,教育條件的限制加劇了留守兒童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步伐。

缺乏關懷的兒童群體

1、政府的責任

對于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而言,這屬于政府職能范圍內的社會事務,政府擔負主要責任,應發揮主導作用。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從而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進一步完善戶籍改革政策。要逐步打破傳統的城鄉戶籍二元化格局,加快戶籍改革制度,完善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制度。同時政府還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使農民工的子女能夠公平地享有與城里孩子平等的權利,尤其是教育權。

2、亟需發動社會力量

要充分發揮社會參與力量在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中的作用,整體聯動,形成合力。新聞媒體應該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號召社會力量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列中來;文體部門應對學校周邊的游戲機廳、網吧等進行時常清理,嚴格確保未成年人不得入內,清除給留守兒童造成精神污染的環境;公益機構要加大留守兒童愛心基金的募集力度,積極招募和培訓志愿者,建好留守兒童之家,建立留守兒童動態管理檔案,多組織一些關愛留守兒童的幫扶活動,邀請專家和老師開展義務心理疏導,給予他們心靈的撫慰和幫助,解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等問題。

3、優化管理,加強學校教育

學校在留守兒童問題上應當擔任主角,要從培育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度,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做出努力。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只提供良好的教育,但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不僅僅要保證教育的輸出,還應同時關注著他們的身心健康與發展。要對留守兒童本身的狀況和家庭狀況登記造冊,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狀況,并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幫扶。

4、增進親子交流

學校教育雖然可以彌補因家長不在孩子身邊而產生的一些缺失,但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依舊是不可替代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溝通和了解,同時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營造完整家庭結構的氛圍和教育環境,與學校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同時,家長也需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教育理念,了解孩子們真正需要什么,怎么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改變對孩子的關愛方式,通過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來培養孩子們的各項能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一级视频 | 亚洲女V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