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馮源:如何復興鄉土文化

[ 作者:馮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19 錄入:實習編輯 ]

“鄉愁”的概念近年來不脛而走,代表著當下社會對鄉土文化的普遍向往,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中國,如何復興鄉土文化,也成了社會關注的一大話題。

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我們雖然生活于城市,但我們與天地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鄉土文化仍然是我們在宇宙天地間的首選?!痹谡憬】N云縣舉行的第二屆河陽論壇暨“鄉村、文化與傳播”學術周上,西北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作家徐兆壽教授認為,鄉土文化之所以可以復興,是因為它根植于古老的宇宙觀。

“盡管鄉土文化不可能解決所有矛盾,但是根植于它之上的包容和合理念、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等都是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人類自身的一系列問題也需要回到人與大地、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去尋找解決的方法?!毙煺讐郾硎?,鄉土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細胞和基因,是構成國家和民族的最基本元素。

“中國鄉村文化是中國文化建構中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基因與來源,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淀,成為世界文化長廊中風情獨特而豐富多樣的存在?!敝袊鴤髅酱髮W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鋒認為,全球化的弊端之一是文化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走向單一,就會衰亡,文化的單一化同樣會導致這樣的結果,這是人類最大危機。而中國的鄉土文化正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支撐,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不要說城里人講鄉愁,農民也有鄉愁,大家向往生活提高、村容美化、人心向善的‘美麗鄉村’。”浙江省縉云縣仁岸村黨支部書記何偉峰說,幾十年前物質條件很差,但是沒有污染,農村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一家有難全村幫忙,一家殺豬全村分肉。大家并非懷念那樣的生活,而是希望繼續擁有向上的精神面貌。“從2013年開始,我們決定花五年時間美化村容村貌,起初有人還笑話是‘吃了飯沒事做’,現在村莊干凈了,村民心也齊了,全村2600人每天只要一個保潔員打掃衛生,今年年初大家為了一個項目,二話沒說就集資了十幾萬元?!?

“城困”更需要“鄉愁”

普利茲克建筑獎素有“建筑學諾貝爾獎”之稱,作為這一獎項的首位中國得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這幾年一直在從事鄉村改造,他選擇了杭州市富陽區的文村作為自己重建古村的實踐對象:灰、黃、白的三色基調,夯土墻、抹泥墻、杭灰石墻、斬假石的外立面設計,必須留有院子和堂屋……

在他看來,中國江南的鄉村代表著互聯網時代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未來方向?!敖系泥l村文化非常平民化、扁平化,又提倡知識階層與農民結合,我覺得在互聯網時代,有了高速公路和鐵路,人們可以分散到鄉村,解決過去要聚集在高樓大廈里才能解決的問題?!?

“十年前大家都盯著城市,現在大家都愿意回頭看。”重慶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潘家恩認為,“城困”觸動了人們更多的“鄉愁”,因為城市并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而農業不僅生產糧食,更能滿足人們的精神寄托,農村同樣如此。“不是鄉村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鄉村?!?

“我們不可能走歐美城市化的道路,因為土地和資源都很有限,必須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胡智鋒認為,傳統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經無法回歸原始狀態,但是在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色小鎮很可能是一種未來的發展方式?!靶℃偸谴迓涞慕M合,它有城市功能,又不遠離土地,貼近鄉村,還可以維持熟人社會的規模,傳承鄉土文化,相對而言,可以降低城鎮化的成本。”

“我們必須警惕‘單向化’的陷阱,把城市化看作是唯一的方向,認為人類只能全往城市里走?!苯逃俊伴L江學者”講座教授、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趙月枝認為,中國有悠久的農耕文化歷史,鄉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基,而在“鄉村盲點”上,中國也可能作出獨特的貢獻,“也就是華夏民族從農業社會轉入工業社會的進程中,能夠創造不以徹底摧毀鄉土社會為代價的歷史經驗?!壁w月枝說。

復興并非簡單沿承

“看到古村落里的貞節牌坊,我就感覺像看到一個被綁著挨打的女性形象?!毙煺讐壅J為,鄉土文化的復興不是復古,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評估西方文化主導的現代性文化的一種思維,同時也是在尋找當今人類面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國家矛盾、經濟矛盾、政治矛盾、人的自我矛盾等一系列問題的方式。

“鄉土文化自身需要在新的背景下自我突變、完善和清理,重新煥發青春,還需要對其他文化進行一次融合性的提升。”徐兆壽說,文化都有融合的屬性,不斷吸引外來文化也是文化的生存法則,如果固定不變,文化自己就會死亡。

胡智鋒則把鄉土文化分為三個層面:包括村落、建筑、山水、風景、器物、美食在內的具有可見、可感、可觸屬性的景觀層面;包括風情、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在內的習俗層面;包括集體主義、鄉土文化和家國情懷在內的觀念層面?!疤嵘l村文化,也需要克服鄉村文化當下存在的如邊緣、空心、衰落、劣質等突出問題?!?

胡智鋒認為,在復興鄉土文化過程中,要解決好先進性和落后性、傳承性和破壞性、體驗性和概念性、時代性和陳舊性以及創新性和僵板性等幾對關系?!拔覀冃枰Y合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種政策優勢,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優質資源,化消極、落后、劣勢為積極、先進、優勢,為整體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找到扎實而正向的道路,而非簡單的沿承?!?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李匯群則發現,新世紀以來,都市婚變題材的電視劇從場景、人物、情節點等方面對鄉村的呈現,與之前作品相比,出現了意識形態的突轉,之前作品對鄉土謳歌和批判兼而有之,而當下作品更多地呈現出鄉村落后和不文明的方面,使鄉村變得符號化。

對此,李立群分析說,城鎮化進程加快、第一代獨生子女普遍進入適婚期和受眾群體日漸分化等因素疊加,都迫使電視劇內容制作向都市年輕一代傾斜,同時,電視劇的目的更注重抓取主流受眾和廣告流量,使得營造鄉村奇觀成為吸引都市中產階級的手段。“如何立足現實,建構更多元、立體、有深度的鄉村影像符號,并寄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和深刻反思,應是當下電視劇生產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而在今年的媒體圈,《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后想分手了》《回鄉不能上桌吃城里媳婦掀桌子》《春節返鄉見聞: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三篇被國家有關部門通報批評的虛假新聞報道,無一例外,都在傳遞著鄉土文化貧瘠,甚至于“禮崩樂壞”的信息。

對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胡鈺教授批評說,這樣的問題暴露出實踐發展中的城市中心主義和理論研究中的貴族化傾向,屏蔽了真實的、有血有肉的農村,從網絡中、想象中摘取農村骯臟和丑陋的一面,抹殺了農村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中國革命以來農民的文化主體性,以及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農村對中國經濟所作的貢獻。

長期引導學生開展鄉村建設的潘家恩則認為,這些“小時代”的“鄉愁”是一種懷舊與惆悵,也是一種優雅優越的修飾與撫慰,把真正的三農問題擠出了“鄉愁”的論述。鄉村建設需要有平視“三農”的新坐標,培養出知行合一的新知識分子,促進包括人、財、物、價值、眼光等要素向農村回流。

建設鄉村的社會實踐

“如果幾十年以后,后人能記著,這是錢老師發現的,也知道錢老師留下了一些東西,那我就很滿足啦!”說這番話的,是家住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的退休教師錢樹德,近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當地的鄉土文化。

“農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腳上踩不到泥巴,感覺就像丟了魂,這個就是鄉愁。母親淘米的河埠頭,奶奶燒菜的灶堂間,爺爺坐在樟樹下品黃酒搖扇子,甚至于一面山坡、一條河流,這些都是鄉土文化?!卞X樹德說。

而同樣是年逾古稀的退休老師劉映升則和兒子劉剛在重慶北碚創辦了一所“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展出農耕時代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同時還創作了一千多首鄉土詩歌,手繪了農耕地圖,復活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蔡家草把龍”。劉剛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他認為鄉愁有積極、消極和憤青三種類型,后兩者或不求進取、安于現狀,或憤世嫉俗,牢騷滿腹,而積極的鄉愁則應該是積極去找回傳統文化。

“重構鄉村治理的關鍵在于培養鄉村優秀人才,重建鄉村公共性和自治秩序?!敝袊鴤髅酱髮W傳播研究院教授龍小農認為,鄉村優秀人才是把農民的聲音“打撈”起來,傳遞給權力的重要途徑,是鄉村公共性建構和踐行的實施主體。知識分子和鄉村的優秀人才有助于重建鄉村社會的公共性和公共生活,功能的彌散性也有效彌補了行政權力的不足,成為鄉村公共事務及公益事業的治理者。

長期在浙南畬族山村進行田野調查的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學院教授王逍則一直呼吁“社區營造”的理念,她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所謂社區營造是通過政策引導,優化政府的職能配置,吸引各專業領域非政府組織的投入,有效整合自然和人文兩種資源,強化文化創意和地方特色,提升村落的自我發展能力。

作為國際知名的傳播學學者,趙月枝從2014年起就回到家鄉縉云,在當地的河陽古村發起了河陽鄉村研究院,帶領學生重回鄉土。她表示,自己希望能打通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全球”到“村莊”各個層面的學術創新和鄉土文化建設新道路。“我帶中外的年輕學者到村里做調研,是希望他們做‘接地氣’的學問,同時我也希望村民能以自我管理為核心,推動鄉村復興,因為建設鄉村首先是以農民為主體的社會實踐?!壁w月枝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瞭望》新聞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五月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久久国产91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