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們的休閑旅游需求日趨強烈,而且已不滿足于單一的農家樂、觀光、采摘等休閑農業體驗模式,需求日趨多元化。面對這種市場需求,現代休閑農業園區,不論項目規模、主題定位如何,必須從游客體驗本身說起,從這十個基本要素出發,落實到產品設計和游客感知的各個維度,使休閑農業向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豐富休閑農業產品的內容,為消費者提供高品味、多層次、全方位的休閑體驗。這樣打造出的休閑農業園,不僅特色鮮明,且農味十足。
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迅速發展的今天,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是旅游的比重大點,還是
1“農為旅種”型
最典型的是南方丘陵山區,一般耕地少而分散,但地植與空氣環境好。這種地方開發鄉村旅游,往往“農為旅游種”。
為什么呢?少而分散的耕地,缺乏農業規模效益可能性。而反觀北方往往千畝相連的成片田地,更易機械化作業和專業分工,即使是與南方種植同一品種同一賣價,生產成本的節省也導致北方的效益高于南方丘陵地區。
這種情況下,死磕純農業產值是不明智的,應該揚長避短,發揮自己山林生態優勢搞旅游,而農業的種植也應配合旅游開展。
比如強調“花色”、強調“采摘”,強調不同季節能變換不同品種供游客觀賞采摘等。例如:某鄉村地區,因油菜花受到游客歡迎,就干脆把其它主流作物都改種油菜--進一步又規劃出花海的創意造型種植。這純粹是從旅游價值考慮,而不是比較不同農作物本身產值的結果。
還有一種典型“農為旅種”型,就是城市近郊的休閑農莊。這種區位的土地價格不適合純種養業,而適合旅游業,所以同樣應揚長避短“農為旅種”。或者開發成農家餐飲、度假山莊,少量農業種植只是作為農耕文化符號吸引游客;或者針對城市休閑市場需求,開發成四季觀光采摘園,所有品種均是特意面向游客采摘、觀賞而種植。
2“旅因農附”型
這種類型前提條件就是農業產值本身特別高。例如高端有機農業、精品水果等。 我們知道自從人類實現工業化后,宏觀格局上農業整體產值是不如工業的,從歐美到中國都實行農業補貼保護政策。但不排除局部微觀上,有些農業園的純農業產值較高。
例如歐美引進、近年興起于中國大城市的CSA農場(CSA翻譯過來為“社區支持農業”,參見《CSA農場來到中國》 ),其種植的是質優價高的有機蔬菜,直供城市高端人群。因本身產值不錯。所以有的CSA農場在遠郊或不具備風景旅游條件的地區拿下低價土地,搞有機農業種植,照樣能取得不遜于休閑農業業態的收益。而條件稍好的CSA農場也能順帶搞點“親子游”之類旅游業態、作為補充——這就是典型“旅因農附”型。
3“農旅合一”型
我們看一下“農旅合一”的一個案例——北京蟹島農莊。蟹島總結出一條“前店后園”模式,實質就是典型農旅互動、農旅合一模式。
所謂“前店”,實際就是面向游客的業態;所謂“后店”實際上就是農業種植。在經營上,后店的初級農產品就是前店游客的食材原料、后店的農業加工產品在前店包裝成禮盒銷售給市民游客,兩者實現了高度互動。
4綜合型
大面積的現代農業園區(一般都在5000畝以上)中,一般是綜合業態:有農業科研、農業物流、農業深加工、高效農業種植、農業旅游等。
這種園區很難說哪一種業態為主了,有直接面向游客的休閑業態項目:如藍莓采摘、四季花海;也有不直接面對旅游消費的業態項目:如高科技育苗企業、花卉苗木企業。應該說“農旅合一”是當前很多農莊投資者最青睞的一種模式。做休閑農業的朋友們,你想好如何定位自己的農莊嗎?
5如何做好休閑農業?
首先應該做好策劃規劃。當前社會處在一個思維覺醒的時代,工業4.0、互聯網+、90后登場、老齡化社會等等代表未來趨勢的跨界融合,是農業升級的必然方向。
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休閑農業不是拼體力,而是拼思維、拼資源、拼品牌、拼情懷、拼生活方式。策劃規劃是連接資本、政府、民眾和市場的魔法師,從選址、立項、設計、建設,策劃師和規劃師在休閑農業里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關鍵。
其次不能盲目投資。休閑農業不是硬開發、大開發、盲目開發,而是軟開發、小開發、巧開發 。
近幾年農業項目規模越來越大,動輒千畝萬畝,財力雄厚的開發商以資本為傲,加之不切實際的軍師推波助瀾,很容易陷入投資沖動和資本思維里,最后變成拼砸錢和打價格戰,從而導致成本難以收回,千萬投資付之東流。
要設計什么樣的吸引物,才能讓游客能在這里吃一頓飯、住一晚上?要做就做精品。精,而非大,靠的不是規模,而是創意。
6如何做好定位?
1、總體定位
項目地有資源、有特色,但是缺靈魂,通過打造集花果園、運動園、美鄉園于一身的鄉居樂園,將項目地打造成城市居民的第二居所,融綠色、歡樂、浪漫、養生、動感漁一體的鄉村樂園。
2、發展戰略
農業旅游開發有四大法寶:美景造勢、科技驅動、文化引領、民宿留人。
美景造勢:營造超大面積、高觀賞性的農業景觀,給游客以大尺度的畫面感,形成強大的視覺震撼力。對大面積農業景觀藝術化處理。
科技驅動:運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涵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來武裝農業、改造農業的技術體系。農業科技創新就是創造新的旅游資源。
文化引領:農業旅游是載體,文化是靈魂。農業旅游不只是在種植農作物,還要“種植”文化,讓文化扎根在農業旅游土壤上。節慶文化、農耕文化、地域文化、主題文化。
民宿留人:具有田園情懷的鄉居,外表樸實,室內精致,游客在此既有現代享受,又有老家感受。民宿集現代享受與老家感受于一體,滿足那些事業有成、鄉愁無落的中高端消費者需求。
3、開發思路
特色花海景觀作為市場引爆點
從油菜花景觀到薰衣草景觀到桃花、櫻花景觀,這些景觀的市場引爆效應已經很明顯,當前景觀的打造也已經成為一門藝術,特色景觀,升級版景觀,與文化相映襯的景觀成為景區打造的核心之所在。如項目地可以利用梯田修整出“一路向天”景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名/農文旅產業一體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