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扶持:老政策要適合新問題

[ 作者:管建濤?姜剛?歐甸丘?郭翔?周勉?郭強?黃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9 錄入:吳玲香 ]

記者近日在湖南、廣東、安徽等地調研了解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日漸明晰,形成了新形式、新技術、新理念的有機結合,促進了農業生產模式的加速轉型。受訪者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一方面給現有的扶持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新困惑和新困難,亟待引起重視。

三個新引擎正在形成

我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最根本的一個原則就是從過去向產量要效益,變成如今向質量要效益。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田園牧歌農場主喻超的話代表了諸多經營者的心聲。圍繞這個原則,新的生產形式、生產技術和生產理念三個新引擎正在形成。

一是生產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與傳統形式中經營者只種植單一作物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一例外都選擇了幾條腿走路。喻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的農場共經營三個部分,除傳統的雙季稻種植外,還有稻蝦共養和農家樂餐飲。安徽輝隆集團全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僅采用統一供種、統一管理、訂單收購和電商銷售實現了水稻的全產業鏈,還將當地的丘陵山地開整之后種植苗木和火龍果,發展中藥材加工和鄉村旅游。

二是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多。在湖南省沅江市樂園村,大戶程樂根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施肥神器:打開一款叫作田間道的軟件,選擇作物種類后,再給自家農田進行GPS定位,一張詳盡的測土配方施肥表便呈現在手機上。湖南省農委土肥站副站長黃鐵平介紹,今年全省已建立起一個包含90多萬個樣本的土壤數據庫,經營者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免費使用這個數據實現精準施肥

三是新的生產理念逐漸形成。廣東豐智昌順科技有限公司在羅定市租種了1200畝水稻,為提高水稻質量,他們自費請日本和歐盟的檢測機構,按照國外標準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光這個檢測費,每年就要多出近2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李潤東說。在湖南大通湖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熊姣軍夫婦二人不僅與湖南農大教授一起連續做了幾年減肥增效試驗,還積極帶領鄉親們種植紫云英、兩用油菜等綠肥,以此來減少化肥施用量,達到綠色種植的目的。

農業生產面臨新困惑

在農產品(12.820, 0.00, 0.00%)附加值增加、產業鏈條延長、生態環境改善等新變化出現的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面臨著一些新困難、新困惑。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農民向宇擁有一個200多畝的家庭農場,現在有50多戶家庭在他這里定制農產品,向宇每周給每戶人家配送兩次。由于不用任何藥肥激素,所以周期長、產量低、成本高。價格是普通農產品的三四倍,比如大米是17元一斤,蔬菜16元,肉類60元。向宇告訴記者,以一個三口之家來算,會員每月戶均消費在4000元以上。

長沙市岳麓區平塘鎮隆平種糧合作社不僅每年向全國多個鄉村旅游熱點地區推廣彩色稻米,用來在田間作畫吸引游客,還把彩稻加工成售價達到16元一斤的發芽糙米50多元一包的米茶。另外還準備利用其特殊的外觀和口感,開設特色煲仔飯連鎖店。

但一些困惑也隨之而來。比如現在蔚然成風的稻蝦共養”“稻蛙共養”“稻魚共養模式,最適合與一季稻結合,但很多地方政府仍用以量為綱的慣性思維來硬性維持雙季稻的面積。湖南一位農莊經營者表示,自己農莊普通的雙季稻和稻蝦共養的一季稻各有600畝,后者利潤是前者的三四倍以上。我們想全部做成稻蝦共養模式,但政府顯然不會同意。他說。

另外,很多標榜不打農藥的農產品,有自說自話之嫌。廣州市一家蜂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盡管合作社不許農戶使用已被國家禁止的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來為蜜蜂治病,但仍然不能完全杜絕,這給自己的經營帶來極大風險,一旦被查出來,自己將面臨重罰。安徽省滁州市一位種糧大戶告訴記者,現在打藥施肥確實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要完全做到不依賴是不可能的,誰的產品用了多少化肥農藥,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來認定。

老政策要以新需求為著力點

為了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中央和地方均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政策和實際情況還不能完全契合,對經營主體越來越具體細化的要求還不能完全滿足。

農業設施用地短缺或難批,是反映最多的問題。國務院2014年下發的《關于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農業用地做出了要求:進行工廠化作物栽培的,附屬和配套設施用地規模最多不超過10畝,畜禽水產養殖最多不超過15畝,糧食生產最多不超過10畝。

但實際上仍舊困難重重。長沙市望城區云麓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劉坤反映,自己的用地審批很麻煩,要找13個單位蓋章,而且備案時間只有兩年,過了又要重新批。廣東省羅定市旺家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陳美鳳介紹,他們急需50畝地來擴充糧食儲備庫,但報告打上去一直就沒批。之前批下來的面積,也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

長沙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廖健夫表示,各地農業發展形態和程度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對全國搞一個標準。建議在一些示范區或試點縣先行先試,適度擴大設施農業用地范圍、在確保基本農田和確保可恢復原狀的前提下,降低審批門檻。同時,適度增加涉農建設用地指標。耕地應該在保護中充分利用,而不能片面強調保護。廖健夫說。

基礎設施薄弱,也是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共同難題。以湖南省桃江縣為例,雖然5年來獲得3億資金進行基本農田改造,但改造面積多達15萬畝,平均下來一畝地也就1000元左右,還要扣除各種設計費招標費等成本。錢花了不少,但農田標準卻沒有提高多少。受訪者認為,這些錢應當精準投放給那些在做事”“真做事敢做事的經營者身上,通過建立嚴格的驗收機制,從經營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并給予其一定的自主權,來進行分配使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參考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