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了解玉米種植合作社的發展現狀,本課題從“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監測系統”中調取了全部玉米種植類合作社數據,并選定經營面積在100畝以上的245家合作社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土地經營規模
245家玉米種植合作社土地經營總面積203.23萬畝,玉米種植平均規模為8295畝。年均玉米總產量357.9萬噸,平均每個合作社年均產量達1.46萬噸。從規模分布來看,經營規模主要集中在1000畝~5000畝之間,該規模期間有90家合作社,占比36.7%;其次為1萬畝~5萬畝,該規模期間有52家合作社,占比21.2%;經營規模100畝~500畝的合作社與500畝~1000畝的數量相當,分別有36家和35家。
產業結構布局
總體看,玉米合作社在種植品種方面呈現多樣化特點,但產業升級還有較大空間。數據顯示,245家玉米合作社中,50家合作社僅經營玉米一種品種,占比20%。在50家僅種植玉米一種作物的合作社中,有10家合作社位于黑龍江,7家位于內蒙古。在多樣化種植品種中,選擇最多的兼營品種是小麥,其次是蔬菜,再次是雜糧。同時,玉米合作社產業發展水平還在低位徘徊。數據顯示,在245家合作社中,有26家合作社開展了社會化服務業務,占比10.6%。其中20家主要提供農機服務。加工業務方面,興辦產后加工業務的合作社有57家,占比23.3%。發展休閑農業的僅有1家。
市場銷售情況
合作社銷售渠道呈多樣化發展趨勢,傳統批發市場仍為主要途徑,電子商務渠道發展勢頭迅猛。系統統計口徑將產品銷售途徑分為批發市場、超市、網絡、社區門店四種,批發市場仍是玉米合作社銷售產品的重要途徑;超市銷售、社區門店兩種銷售方式占比相當,近一半合作社已經打通這兩種渠道;245家合作社中有網絡銷售途徑的有117家。品牌建設方面,玉米合作社品牌意識較強,但品牌影響力仍需提高。數據顯示,52.7%的合作社擁有注冊商標,37.1%的合作社擁有一個注冊商標。但僅有6家合作社擁有馳名商標,比例僅為2.4%。在產品認證方面,46.1%共113家合作社進行了產品質量認證。在進行質量認證的113家合作社中,73家合作社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占比64.6%;30.1%有綠色食品認證;其余認證依次排序為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有機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區域發展水平
玉米合作社區域集中度較高,發展速度短期井噴但逐步趨緩。根據數據統計,河南玉米合作社示范社位居全國首位,有49家,占比20%。其次為,黑龍江25家,占比10.2%。河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安徽、甘肅、吉林等7省的玉米合作社數量占全國國家級玉米合作社示范社的近70%。
從合作社規模的區域發展特點來看,黑龍江玉米合作社單體規模最大,普遍集中在1萬畝~5萬畝,且25家合作社中有19家合作社集中在齊齊哈爾市。內蒙古合作社單體規模次之,超過一半的合作社規模集中在1000畝~5000畝。河南省玉米合作社單體規模分布較均勻,主要集中在3個規模水平:分別是1萬畝~5萬畝、1000畝~5000畝、500畝~1000畝。此外,安徽、甘肅、吉林三省的合作社單體規模均低于5000畝。
從發展速度來看,2007-2010年,玉米合作社呈現井噴式發展,至2008年達到頂峰,2011年之后逐漸回落,2014-2015年發展速度緩慢。統計顯示,245家玉米合作社示范社中,1/4成立于2008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