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三大主糧全面超儲 糧食戰略必須前曕

[ 作者:創聯新農業智庫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5 錄入:吳玲香 ]

編者按:1224日,創聯新農業智庫首席研究員孫北國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構筑“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文章,中國經濟網、中華網、中國網、環球網、人民網、搜狐、鳳凰、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主流媒體及多家專業媒體都進行了刋載。這是我國農業理論界第一個鮮明提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應由現在重點保障總量供給和口糧自給,向總量均衡、品種均衡、生態均衡、農業利益均衡的多維保障變革的重大前沿性理論創新。

本文進一步剖析近幾年來糧食總量宏觀調控之弊,總結國儲高位庫存之弊,進一步闡述“均衡保障”戰略選擇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一、三大主糧都全面超儲,政策反應卻還是慢三拍

不僅玉米,實際上三大主糧均已超儲。國儲壓倉總量與全年總需求量之比,玉米是100%,水稻是80%,小麥是60%。國家糧食保障態勢正以嚴重超儲而呈現保障供給的反向,總量過剩、結構錯位局勢愈加嚴峻。比這個嚴峻局勢更嚴峻的,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理論體系還停留在舊軌跡上。

同為主糧的水稻、小麥也同樣埋伏著尚未暴發的嚴重飽和危機,水稻本年度期末庫存已達1.6億噸、最近三年,每年期末庫存都以增加2000萬噸、漲幅10%的比例大幅增長。按此進度,到2018年,水稻庫存總量也會接近或超過2億噸,就與今年的玉米一樣。

玉米市場價格重挫又導致新一輪旱田改水田,這就為下一個水稻“爆倉”進一步埋下隱患,待到水稻市場化改革之日,就可能是水稻“爆倉”之時。

玉米、水稻、小麥三大主糧全面超儲的危局還在繼續。政策反應卻還是慢三拍。至今,面對困局仍不見戰略性剎車和根本性調控政策出臺。這尤如為全面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埋下更大的定時炸彈,這等于花費巨額的國家糧食儲備費用,卻制造了一個與愿相違且誤農誤國的巨大絆腳石放在改革的門口,一出門,就把糧農絆倒了。這將影響到總種植面積相加超過十三億畝的主糧種植農業和農村,這將會是何等的大面積“糧多傷農”啊,想想都后脊梁骨發涼,再想,誰還不是一身冷汗。

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基本方針和重點保障目標,亟待變革

糧食產業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理論、戰略和政策與市場格局和走向有著緊密的關聯度。沒有前瞻性洞察的理論創新,就不會有正確的戰略引領。沒有正確的戰略引領,配套政策就會不給力甚至走向政策初衷的反面,就會出現戰略失誤和產業失策,繼續不正確的戰略,就會再出現一連串的戰略失誤和產業失策,導致的結果就無疑是農民利益受損、政府威信下降和產業危局的進一步擴大。

一方面主糧嚴重超儲沒有大力度調減計劃出臺,一方面大豆大量的進口仍然如故。糧食戰略和產業政策仍然見不到脫困向好的有力調控,更仍然沒有看到戰略理論的前瞻性洞察和創新。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背景下,國內糧食產業格局呈現新拐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基本方針、價值取向和保障目標、保障方向,都亟待變革創新。

三、明年種什么?集體性迷茫

明年種什么?種什么好賣?種什么能賺錢?——集體性迷茫。

至今,新年馬上開始了。糧農們不僅讓今年的糧價堵心,還為明年種什么的迷茫而鬧心。種糧,市場高度飽和更難賺錢。種豆,政策補貼沒有新的支持依然難賺錢。明年的希望,依然不能看到。堵心又鬧心。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如入泥塘,一大灘稀泥。

再大的困難,只要有方向,有目標。都可以團結奮斗、迎難而上。今年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何其困苦,但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就可以戰勝困難去爭取勝利。可是,關于明年種什么?真的迷茫。迷茫比困難可怕得多。迷茫煥散斗志,更削弱希望。從這個角度看,明年種什么?真的比長征還難!搞得很多農村基層干部越來越不敢下鄉,最怕老百姓問明年種什么?

破除迷茫,需要戰略引航,需要政策護航。但戰略繼續僵化,政策慣性滑行。

四、糧食超儲乃至爆倉,提前三年是應當可以預防的

事實上,我國糧食產業從三年前開始,就已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糧豆結構嚴重失衡、總量出現滯漲的重大變化,而且,新國情、新國政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方向和保障目標,都已發生向深度和廣度深刻轉變的時代呼喚。但事實是,治國理念在躍升,糧食戰略理念并沒有隨之躍升。

玉米市場化改革元年,價格就遭遇大幅下跌,這不是市場化改革的錯,中國糧食市場化改革有利于提高中國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多元市場化主體的培育,這是大勢所趨,但卻沒有得到戰略導航和政策護航。反而因“國家糧食安全”體系沒有總量均衡安全的理念、沒有前瞻性調控的失誤,導致遠超出需求的超飽合生產和超飽合市場總量態勢,最終促成改革元年就行情大跌。

今天的玉米“爆倉”,其實三年前就埋下了危機的隱患。隱患也長大了,改革也開始了,然后,出門就被絆倒了。

我們回顧一下,就在2014年的春季,其實我們的主糧產業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走向的改變,首先是經濟低迷、需求總量下降;其二是由于國際、國內糧食價格倒掛,玉米、高梁、干酒糟和大米、大麥、小麥都在爭相進口;其三,國庫中糧食已開始壓倉。糧食戰略格局已發生逆轉。

而此時,我們在報端和廣泛的媒體上看到的主流聲音,一股腦的都在強調保障總量供給絕對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其實,那個時候,國際、國內糧食競爭格局已經深度變化了,重點保障目標和保障方向都應當發生根本性調整了,可戰略方向和政策導向還只強調保障、基本沒有研究均衡保障,沒有把保障農業比較收益和農業生態安全納入糧食安全戰略體系中統籌兼顧。

摘錄當時發表在權威媒體上的論述我國糧食供求“將是長期緊平衡”文章中的一段原文:

“進口的增加意味著國內糧食自給能力的下降,中國“三大口糧”凈進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長期內可能均會處于“不可逆”狀態。糧食供求的長期緊平衡是徘徊于國內糧食市場上空的巨大陰影。據《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3億,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58487萬噸-59202萬噸,屆時國內糧食(不含大豆)的供給缺口將在4000萬噸-5000萬噸。”

把進口的增加,看成是“國內糧食自給能力的下降”,把未來“三大口糧”凈進口當做彌補短缺,而且是“短期甚至長期內可能均會處于‘不可逆’狀態”。這是三年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主流觀點。被眾多學者、專家和研究機構認同。結果是完全看反了。

五、糧食戰略必然前瞻,因為與糧農福祉緊密相關

三年前,國家糧食戰略本應以前瞻性視角進行科學的戰略審視,本應清醒評判未來幾年的產業格局發展趨勢,本應清楚看到新治國理念下的糧食安全戰略,更應當建立在保障農業比較收益和農業生態安全的前提上,更應當謀劃出“總量均衡安全”、“ 品種均衡安全”的戰略理念和戰略設計。但這些都嚴重的被忽略了。

國際糧食競爭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國內保障農民收益增長已成基本國策,但國際、國內這些重大市場變化和大政國策,并沒有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糧食政策與大政國策脫節。保供給、促增產的陳舊思維體系和戰略卻還在政策助推下一路滑行。于是乎,十一連增、十二連增繼續被當做政績寫進當年政府工作報告。

僅僅過了兩年,全社會都看到糧食多了,多到傷農又誤國了。

戰略沒有前瞻,才有了三年后今天的痛苦,而且,這個痛苦又一次由農業和農村來承受了。本來提前三年就可以通過總量調控的糧食生產,由于僵化的過分強調保障總量供給,一味增產不加調控的結果,最終演化為糧食超儲、糧賤傷農。最應當保障的糧農福祉,變成了失望。農業比較收益,掉地下了。

如果說,我們現在反思三年前戰略沒有前瞻,還有馬后炮的嫌疑,那么,今天面臨三大主糧全面超儲的現況,在新種植年度又將來臨的緊迫時間節點上,已經嚴重滯后的糧食安全戰略,還看不到快速剎車和大力度調整,這就不但是缺乏前瞻預判了,就連舉一反三事后總結和臨陣快速做出正確調整決策、大力扭轉被動困局的勇氣和能力都沒有了?難道這不是在錯誤的戰略上越走越遠嗎?

創聯新農業智庫認為:我國糧食產業格局的新拐點已客觀呈現,三大主糧全面超儲,糧食戰略必須前曕。面臨新拐點,絕不能再繼續僵化、繼續被動,“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體系當以前瞻性的戰略統籌駕馭這個新拐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應當盡快調整和躍升,必須從單純保障總量供給向總量平衡、品種均衡、農業比較收益和農業生態的多維均衡保障轉變。而且要快!要加速!

創聯新農業智庫認為:明后兩年大幅減種糧食、戰略性政策支持大幅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是根本性緩解糧食超儲過剩的最有效舉措,這需要宏觀決策和補貼支持政策盡早出臺。這個戰略不能再慢三拍了,慢半拍就將繼續加劇困局。備種、備肥、備農機,都需要提前一段時間,調整進出口計劃也需要提前一段時間。調整政策再不出臺,不僅趕不上耕期農時進行調整。還會在新的一年繼續加劇糧食嚴重供大于求的產業困局。

糧食的問題,真的不是單純的生產問題了。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大政國策為指導思想,以大格局的戰略統籌視角,將糧食均衡保障與提高農業全球競爭力、增加糧農福祉和獲得感、防治農田面源污染等重大社會、生態問題深度關聯進行系統化頂層設計。

中國鄉村發現網:創聯新農業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盗摄 | 亚洲欧美卡通vr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