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構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 供銷綜合改革可借力“互聯網+”
在“互聯網+”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的當下,將供銷合作社的優勢與互聯網平臺結合,有助于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驅動傳統供銷體系改革邁向深入,從而激活農村經濟,降低交易成本
《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出臺后,各地正在抓緊落實。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調整不適應市場、不適應時代的體制、機制和工作方式,更要注重保留并發揮好供銷社的優勢。
眾所周知,供銷合作社的“根”在農村,它可以根據農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生產生活服務。供銷社的優勢在于供銷并舉、雙向流通、綜合經營,既能把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供應下去,又能把農副產品、再生資源收購上來,供銷合作社不僅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銷售端。在“互聯網+”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的當下,將供銷合作社的優勢與互聯網平臺結合,有助于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驅動傳統供銷體系改革邁向深入。
在筆者看來,要想構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各級供銷社應明確職能,互為支撐。具體來說,全國供銷電商平臺的職責是為全國系統提供集交易、金融、信息、質量、人才、技術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并制定系統整體的運營管理制度和各類標準;省級供銷社是全國平臺商品組織、服務引入、區域物流的重要節點,是區域相關商品準入原則、質量標準的制定者和監管者;縣級供銷社是電子商務生態圈的基礎,有助于挖掘縣域特色商品,組織貨源,大力培育和發展電子商務企業。
概括地說,就是全國平臺做服務、省級平臺做內容、縣級平臺做生意,從而構建完整的運營生態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首先,組建混合制縣域電子商務運營公司,吸引地方民營企業入資,實現“國有+民營”的混合所有制結構。通過整合縣域大量基層網點,在本地構建縣域“自營+平臺”的電商小生態平臺,形成“跨區B2B+本地B2C”銷售模式,開展各項運營服務。其次,打造O2O實體店,打通電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增加本地平臺的用戶黏性。再次,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打造由一個縣域倉儲物流中心和多個村鎮配送站組成的縣域物流配送網絡,基本實現縣內“當日達”、縣外“次日達”的快速配送體系。最后,建立縣級電子商務協會,重新架構縣域各個領域商業業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開展跨境電商落地業務,發展縣域電商產業園區。
從戰略角度上,借力“互聯網+”,還將形成全國性的涉農商品流、資金流、數據流,用大數據支撐政府決策、指導科學生產、降低交易成本、調配區域物資、實現規模化和差異化發展,真正做到“全國一盤棋”的協調發展、綜合發展。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時代遠景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6年07月0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