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據說是歷史最后一次的臨儲收購,以1.25億噸的玉米總量完美收官。接下來的5月,玉米市場逐漸步入“缺糧找國家”的階段。5月中上旬開始,各地政策輪換糧陸續投放市場。同時,我國2.5億噸玉米庫存即將“開閘泄庫”的消息傳入市場,一度令玉米價格出現階段性下跌趨勢。不過,市場缺糧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新季優質玉米,這也導致僅剩不到三成新糧的華北黃淮地區絕地反彈,玉米價格持續走高。
由此可見,農民賣糧難的時候糧價一跌再跌,糧價漲的時候農民手里已經沒糧了。因此賣糧難、賣菜難、賣水果難越來越普遍,農村也出現了80后不愿種地,90后不會種地的尷尬現狀。地里辛苦耕耘的只剩下年邁的父輩們,雖然由于天災人禍忙碌一年可能入不敷出,但他們仍然樂此不疲。那么,究竟如何實現農民增收呢?筆者淺談一下看法。
1、農業耕地收入。農業收入仍是不少農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解決農產品銷路和價格必不可少。首先需完善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體系,必須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事實證明,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的政策在絕大多數地區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其次就要對農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把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放到第一位;打破農產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發揮各地農業的比較優勢,發展不同類型的專業化生產、區域性產業帶,提高農業商品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改變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相脫節的狀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最后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體系。信息不對稱是很多農民減收的一大原因,看到哪種農作物價格高就跟風種,勢必帶來供應鏈飽和,導致農作物價格的下降。
2、外出務工。外出務工近年來已經成為大部分農村的主旋律,因為出外打工投入少,收入也不低。除非遇到拖欠工資,一般不需要像種莊稼一樣靠天吃飯,所以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3、做小生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衍生出很多小生意,可以不出家門也能創收。如開小超市、開飯店、開網吧、澡堂、玩具店、服裝店、裝修店等,做些小生意,農忙時候不耽誤種地,也未嘗不可。
4、理財。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有顯著提高,農村尤為明顯。所以農村天價彩禮、買豪車的新聞不絕于耳,很多農民也開上了小轎車,農村的道路過節也開始堵車。這些說明一點,那就是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有些人蓋房、有些買車、有些則存起來給孩子上學。于是,不少家庭開始理財,存銀行或者民間高息借貸。但負利率時代的到來,也給農民理財帶來了影響。10萬元存銀行一年還要縮水500多塊,這是何節奏?而親戚帶親戚的民間高息借貸則一不小心可能幾年積蓄打水漂。
對此,三益寶理財專家提醒: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農民收入本來就不容易,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遠離超高息“龐氏”騙局,即使親戚朋友介紹,也需要多了解、多觀察,選擇正規的理財機構進行理財。目前,銀行基金類收益率一般在5%以下,寶寶類理財收益率已經跌至3以下,而P2P互聯網金融理財收益率一般也在18%以內。而且我國法律規定,借款的最高年利率為24%左右。也就是說,超出24%的年利率,不受法律保護。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擦亮雙眼,守護好自己的錢財,實現財富增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新浪浙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