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社科院藍皮書:農村土地金融發展面臨三大阻礙

[ 作者:中國農業新聞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13 錄入:吳玲香 ]

5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土地藍皮書:中國農村土地市場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中指出,近年來隨著各項政策的積極推行,我國三農領域融資貸款已有明顯增長。但農業發展仍有巨大的資金需求有待滿足,農村土地金融的發展還面臨三大阻礙。

土地評價體系、農村保障體系、市場流動性成三大阻礙

首先是我國尚缺乏有效的農村土地分級評價體系,由于各地區土地差異大,評價標準不一,導致金融機構不愿直接介入。

其次是農村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農地抵押政策雖然已經出臺,但很多農民心存疑慮,原因在于在現有的農村保障體系下,土地幾乎是農民唯一的生活保障。

而在土地交易市場方面,標準化、流動性更強的土地流轉市場還需要進一步健全,才能保證農村土地的變現效率,從而使風險可控。

農村土地市場+互聯網金融有望破解難題

前兩大問題隨著我國信用評價體系和農村保障體系的健全,真正惠及農民的政策和制度將逐步穩健推動農村土地金融的發展和繁榮。

而對于土地交易市場面臨的問題,藍皮書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期,各類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本就呈上升態勢,須嚴控風險。而農村土地又是融資的新興領域,金融機構若不借助各類機構,即使獲得土地也很難變現。

要解決這一問題,藍皮書對農村土地市場+互聯網金融表示看好。書中提出,2015年,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政策,積極鼓勵市場主體開展農村土地市場金融創新,鼓勵互聯網+”在服務三農中的實踐,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農村土地市場服務平臺,為解決農村金融的難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系統性方案。

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平臺或將興起

以目前國內最大的農村土地交易平臺土流網為例,土流網探索的模式為,通過全國性的網絡信息平臺及線下流轉中心(與當地政府合作)登記農業投資者、生產者的土地抵押貸款需求意向,對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傳統或新型金融機構。銀行放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負責風險保障,土流網則利用自身土地流轉業務的優勢負責估值和處置變現,這一模式有效形成了土地貸款的風險閉環。

藍皮書分析稱,由于我國互聯網+農地流轉的發展有線下服務中心增多、經營主體趨向企業、信息平臺向交易平臺轉型金融服務不斷創新、以農業項目驅動服務、鏈條完整度和服務深度提升這六大趨勢,在未來,將有望興起一站式從地源信息服務、在線咨詢、預約看地、土地測量、土地估值到土地流轉、農業項目服務、土地金融服務的全方位服務平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