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安靜的一塌糊涂,一個值得留戀的地方。
在石寶山遠眺沙溪古鎮
沙溪——寺登街
沙溪鎮住宿地—白族民居,鐘潓苑
劍川沙溪,石寶山
有關沙溪:
2001年10月11日,世紀紀念性建筑基金會(WMF)在美國紐約宣布,中國云南沙溪(寺登)區域入選2002年101個世界瀕危建筑保護名錄,中國同期入選名錄的有萬里長城、上海歐黑爾·雷切猶太教堂、陜西大秦基督寶塔及修道院。
沙溪位于中國云南劍川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域東南部,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是一個青山環抱的小壩子。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饒,人杰地靈,瀾滄江水系黑惠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總面積287平方千米,壩區面積26平方千米,是一個以白族為主,漢、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數民族居住地,是一個被人們譽為“山美、水美、壩子美、姑娘更美的魚米之鄉和歌舞之鄉”。盛產花魚、地參子、松茸,傳統霸王鞭舞、集體舞蹈肖拉者、姑娘優美的歌聲、古韻悠長的洞經古樂使每一位來消溪的人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久久流連不歸。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鰲峰山古墓葬群、沙溪東面華叢山銅礦遺址無聲地告訴我們,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為中心的青銅冶煉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時就擁有了較高的青銅冶煉技術,成為云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唐宋時期,沙溪作為南詔、大理國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眾所周知佛教對南詔、大理國影響很深,使南詔、大理國文化帶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當時佛教文化傳播的見證之一,境內沙登菁、石鐘山沿線留下南詔、大理國時期開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說明。也就是說在唐宋時期,沙溪因其處在南詔、大理國通往沙登菁、石鐘山石窟的必經這地,是唐和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個陸路碼頭而盛極一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螞蜂窩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