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種世外桃源般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慢生活的追求。那種廓然開朗寧靜般的生活是在快節奏的社會中,不能體會到的,留得住青山,守得住鄉愁。)
記得陶淵明有一首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時采桔也有同感,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整日忙忙碌碌為生計而奔波,茍且委曲求全,心有些苦、累,難得的休閑,心一下子得到了放飛。山不高,種的桔樹整齊,錯落有致,枝頭掛滿了青的、金黃的桔子,在郁蔥蔥的菊葉里閃著金色的光芒,勾起人的食欲,口水都流出來了,還是果農老實憨厚,告訴客人:皮溥且軟的金黃色的桔子最甜。摘下來償一口,甜到心底,兒子不知道節制,嚷著吃了一個又要下一個,忙得我手忙腳亂。
知足常樂,熱情好客是鄉間農民的淳樸性格,唐詩中不少詩篇都有體現。信手拈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彼究找娛锏摹短锛摇罚骸疤锛蚁灿曜?,鄰老相招攜。泉溢溝塍壞,麥高桑柘低。呼兒催放犢,宿客待烹雞。搔首蓬門下,如將軒冕齊”。有客人來,不亦樂乎,擺上筵席;催促孩子趕快放牛,留住客人,殺雞待客,高興得像做了高官一樣得意。一千多年后,這情景,這盛情每次回到老家,都在眼前出現。
小院清幽添新瓦,牛羊豚犬雞鵝鴨,檐下鳥語呢喃燕,荷鋤農夫背落霞。屋后綠柳隨風舞,堂前搖曳滿庭花,如絮裊裊炊煙起,歌聲悠悠繞農家。
茶余閑步庭院門,忽聞躍躍踏歌聲,翹望村前綠茵地,阿姑阿嫂樂盈盈。但見婦孺翩翩舞,卻是農家也健身。笑語聲聲唱和諧,祥云朵朵兆乾坤。
小編:爽子 圖文整理:華羽文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看樂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