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區溪翁莊鎮尖巖村是修建密云水庫時整建制搬遷的移民村。村莊面積1.23平方公里,共467戶1100人(其中:低收入戶285戶,低保戶55戶,黨員85人),人均年收入9000余元,是全鎮唯一的低收入村。
近年來,尖巖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走出了一條“凝心聚力抓黨建,引領發展促增收”的新路,從曾經的軟弱渙散村轉變為和諧美麗的新農村。
一、村莊發展快,第一書記帶
一是抓學習,提升黨員凝聚力。第一書記王書平把村黨支部自身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將學習教育放在首位,每月黨員活動日,都組織大家學習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教育廣大黨員凝心聚力,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二是辦實事,改造危房贏信任。村里不少民房建于1958年水庫移民搬遷時,老舊破敗。王書平帶領大家利用山區泥石流區域搬遷政策,對村內210戶危房進行改造,極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也提高了村黨支部的威信。
三是亮公開,村務透明促和諧。在村委會黨務村務公開欄,不僅公示村級重大事項進展情況、村級財務狀況,還公示村“兩委”工作計劃、年度為村民辦實事進展情況等內容。同時,村里依托黨建工作全程記實系統,為群眾查看決策過程提供方便,保障全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得到了黨員群眾的普遍認可。
二、村民有需求,黨員來帶頭
一是街長制,調解巡邏兩不誤。村內實行“黨員街長制”,黨員街長主要負責維護環境、治安巡邏、排查矛盾、調解糾紛。一年來,帶動村民拆除違法建設50處,累計清理街道衛生200余次,開展各類治安巡邏1000余人次,化解各類糾紛70余起。
二是老黨員,發揮余熱為家鄉。老黨員自發成立“夕陽志愿者服務隊”和“朝陽志愿者服務隊”,以保護環境、治安巡邏、政策宣傳、鄰里調解為己任,常年服務于村民生產生活,每年為村里節省費用10余萬元。
三是興文化,鄉風文明得提升。隨著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強,村黨員干部帶領村民組建了3支文體隊,成立“娘子軍團”文藝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快板、河北梆子、評劇、廣場舞等文藝節目。在豐富的文化活動中,村民的文化水平、文明素質逐漸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
三、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一是抓旅游,組織群眾創品牌。村黨支部依托燕山板栗的產品優勢,出思路、定政策、搭平臺、強培訓,積極培育民俗旅游主導產業,打造“栗子宴”特色美食。目前,“尖巖村栗子宴”已成為全區乃至全市較有影響力的民俗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近萬人次。
二是護環境,建設美麗新家園。為讓更多村民吃上民俗飯,村黨支部積極開展拆違清亂及環境治理工作,全村累計拆除違法建筑5000余平方米,村莊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三是保民生,精準幫扶促增收。村黨支部制定詳細幫扶計劃,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扶貧計劃”,明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目前,已發展30戶低收入戶為民俗戶,幫扶137人就業,區直部門、機關干部、村干部等與19戶結成幫扶對子,有58戶享受低保待遇,力爭在2018年底徹底摘掉低收入村帽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2017第九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