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科技推廣要落到田間地頭

[ 作者:吳軍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28 錄入:吳玲香 ]

農業科技推廣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動力引擎,在6月22日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分組討論上,引起委員們廣泛討論,并一致認為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今天,農業科技更需要落到田間地頭。

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郭漢文認為,現代生活不斷發展,市場信息瞬息萬變,人們食品保健意識持續增強,農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等客觀現實,決定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該如何推進?

郭漢文說,首先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土地資本、政策扶持等,讓農民享受更為豐富、多樣的利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農民應該既是資本擁有者也是經營參與者,成為融合中各個環節中的獲利者。其次是發揮不同區域優勢資源,利用秦嶺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發展特色產品。

我國人多地少,有限耕地承載著“哺育”大量人口的壓力,致使耕地“營養”功能退化明顯,需要實行休耕、輪耕來“喘氣”;化肥、農藥等過度使用,部分耕地急需“解毒”。在郭漢文看來,這些危機都需要農業科技化解。

郭漢文認為,我省除了陜北蘋果真正做到了科技支撐引領外,其余農業產業科技含量大多有待進一步提升。

多位委員認為,我省蘋果產量全國居首,但并非畝產最高,品牌也非全國最優。基于此,省政協委員高合元說,如果再加上科技力量助推,陜西蘋果畝產量翻番應該沒有問題。

參會的省科技廳人員表示,陜西近年來土地總量剛性下降,糧食產量卻十三連增,這都要歸功于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小麥、玉米、油菜近年來都有良種培育,但基層一線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仍需增強培養力度。

高合元建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抓好科技推廣這個重點。

他認為,省、市農科院消失,鄉鎮農業科技推廣站撤銷,縣級農技站實力有限,導致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有失完整,甚至出現“線斷、網破、人散”局面。因此,我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需要恢復鄉鎮設立農技站的傳統,并依托于此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培育新型農民,培育特色產業中的優質品牌。

省政協委員何明一認為,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是農業改革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之后的改革都應主抓農業科技發展。只有農業科技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才能事半功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各界導報 2017-06-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