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精準發力,快查嚴處吃拿卡要、雁過拔毛、優親厚友、揮霍浪費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對搞假扶貧、數字脫貧的,要堅決問責,為全區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紀律保障。(紀檢監察網)
到2020年全國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貧困縣都要摘帽,這是 “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無疑也是一場攻堅戰。眾所周知,我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成為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前盡快補上這個短板,就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功夫,這也意味著對扶貧脫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實現精準脫貧,是關系我國能否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最關鍵戰役。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一些地方干部沒有真正投入到脫貧攻堅主戰場,沒有真正用心去琢磨如何發展地方經濟,提高貧困群體的實際收入,而是忙于在辦公室填表格、編數字,這嚴重違背中央扶貧的有關精神,必須采取有力舉措堅決治理。為此,嚴防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便成為了重點工作中的關鍵點。
怎樣才能嚴防虛假脫貧和數字脫貧?筆者認為用好這“三招”。
第一招要嚴把扶貧資金使用關。中央在扶貧領域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且是逐年增長,地方政府也有相應的配套資金。因此,精準地使用好這些錢,加強對各類扶貧、涉農資金的整合,同時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監督管理,防止扶貧資金使用亂象,這些對實現今年的脫貧目標至關重要。
第二招要把脫貧攻堅和全面從嚴治黨有效結合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基層黨組織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貧困地區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加深對貧困危害性的認識,努力提高扶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同時對扶貧領域中出現的腐敗問題,一定要嚴肅處理,決不能心慈手軟。越是落后的地區,越要注重反腐敗。
第三招要把中央脫貧攻堅的精神實質和各地貧困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起來。各地應當根據自身實際制定靈活有效的落實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形式主義地落實中央扶貧政策。扶貧最重要的是要扶真貧、真扶貧。各級干部一定要重視調查研究,切實到一線去,到貧困群眾中去,了解貧困群眾的真實情況、致貧原因、真正需求,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制度與措施,把中央的扶貧精神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形式上落實,實質上落空。
防止脫貧工作弄虛作假、華而不實、搞數字游戲,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每一位黨員干部應盡職責。只有通過嚴格的考核和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我們的扶貧脫貧工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得到人民群眾的稱道,實現預定的目標。
(作者址地: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