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開的全省脫貧攻堅第三次推進會議,既肯定了全省廣大黨員干部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取得的成績,也旗幟鮮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我省脫貧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省委書記謝伏瞻在會上強調指出,“要深刻認識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差距較大、形勢嚴峻,必須保持從嚴從實的態度。”(4月22日人民網)
上下同欲者勝。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40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腳步從未停歇。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到顧家臺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從革命老區貴州遵義花茂村,到今年春節前夕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這些貧困、偏遠的地方,一一都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深足跡。廣大扶貧工作者要從大局著眼,與中央保持高度一直,必須緊跟習近平總書記的步伐踏石留印,堅定不移地走好每一步,打一場漂亮的脫貧攻堅戰。
要學白藕扎深根,莫效浮萍水上漂。當前,脫貧攻堅還有當“甩手掌柜”的,當“走讀干部”的;有急功近利、搞“大躍進”的,有蜻蜓點水、敷衍了事的;有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的,甚至還有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這些蹩腳的行徑,讓脫貧攻堅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很難真脫貧。這一系列現象,歸根結底還是站位問題、作風問題、落實問題,必須堅決果斷地找出根源,立行立改。
拿出“繡花”功,從小處著手。脫貧攻堅千頭萬緒、紛繁復雜,貧困戶的精準識別與退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易地搬遷的組織動員,產業扶貧的因地制宜,哪一件事情都傷腦筋、有難度,非得一針一線扎下去、透出來,下一番“繡花”功夫不可。對問題一村一村查擺,對檔卡一戶一戶校準,對幫扶一項一項落實,對資金一筆一筆審核,對政策一條一條落地,對責任一級一級到人,才能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的精準度、社會的認同度和群眾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擼起袖子加油干,敢叫日月換新天。辦法總比困難多。當年,林州人以“重新安排河山”的魄力和勇氣打造出名滿天下的“人工天河”;近年來南水北調移民大搬遷,四年的移民任務,河南只用了兩年時間。這些鮮活的事例充分說明,河南的干部群眾是敢打大仗、善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對于脫貧工作來說,脫貧攻堅講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只要廣大黨員干部抱著對中央、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全情投入、全心付出,凝聚共識,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就一定能打一場漂亮的脫貧攻堅的翻身仗。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三元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