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要打好攻堅戰,就要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求實效。從理論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進行學習、思考、研究、討論,以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增強信心、鼓舞士氣。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實踐,務虛就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兩者可謂是并蒂之花,相輔相成,辯證地統一到全部的領導活動之中”。
實施精準扶貧,決勝全面小康,是“十三五”時期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為了貫徹落實“六個精準”的要求,確保扶貧工作實效,通過務虛加強政策學習、統一思想,完成貧困戶的識別、幫扶舉措的選擇及扶貧項目調研等工作很有必要。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戰役”,時不我待。倘若務虛過度,滿足于玩虛功,不僅會貽誤發展機遇,使決戰全面小康的目標落空;還會影響群眾獲得感,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因此,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還在于務實。
走好“務實路”,關鍵在決策。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原則,緊緊圍繞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思脫貧之策,謀發展之路。確保扶貧策略和計劃,既整合地域內的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又要符合民心民意,切實可行。切忌罔顧地方基礎和發展條件,盲目照搬照抄先進地區經驗,最終因水土不服導致“流產”,群眾遭殃;更不可在脫貧時間上層層加碼,搞不切實際的脫貧“大躍進”,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走好“務實路”,重點在執行。中央和地方都制定過不少的好政策,也投入了巨大資金。令人遺憾的是,每每到了執行階段,往往就走了樣。新的歷史時期,“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扶貧工作要提高實效,再容不得任何偏差。各級地方政府既要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和上級關于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又要結合地方實際,做好創新文章。要緊盯扶貧項目引進、扶貧產業扶持、扶貧貸款發放等關鍵環節出實招,最大限度整合調動當地各種市場和資源要素,匯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動能。要建立并實施扶貧工作監督與問責機制,對扶貧工作貫徹落實不力的相關責任人實施問責處罰。
走好“務實路”,最終看成效。扶貧的根本宗旨在于讓貧困人口過上富足的生活,讓其享受改革與發展的成果。這既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扶貧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終還得看成效。切不可把扶貧工作當成創造政績的工程來做,栽不得“盆景”,玩不得“花架子”。要將貧困群眾收入是否提高、生活是否改善作為衡量扶貧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標。扶貧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還要與貧困地區的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結合起來。要讓貧困人口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過上經濟富庶、精神充實的文明生活,讓貧困地區成為宜居樂居的美好家園。對于剛剛脫貧的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還應再送一程。須知,經濟指標可以用數據來衡量,而扶貧的實效須經得起時間檢驗。
(作者單位:宜賓市翠屏區環境保護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