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鄭風田等:重塑城鄉關系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 作者:鄭風田?郭曉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8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鄉村振興,提到“三農”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并首次提出鄉村振興“七條道路”: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質量興農之路、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走鄉村善治之路、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清晰路徑,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具體內涵。鄉村振興中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其具體內涵和重要意義是什么,與過去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有什么區別,著力重點在哪里,本期時勢專論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討論。

嘉賓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

郭曉鳴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主持人

本報評論員 向軍 王付永

城鄉融合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意義

主持人:“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意義是什么,應該如何認識?

鄭風田:目前鄉村發展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和城鄉融合不夠、不充分有關。有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我經常去歐洲,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歐洲的年輕人進城,因為年輕人喜歡熱鬧,城里工作機會也多;而老年人呢,有個說法叫作“老年人下鄉”。我在意大利羅馬的郊區,發現農村建得非常漂亮,在這里會發現有很多老人,一問這些老人,原來都是在羅馬市工作,退休了之后覺得羅馬市太鬧了,所以到郊區買一棟房子,在那里養老。老年人在鄉村的小鎮上,一方面為農村帶來了人氣,另一方面也會提升鄉村的消費水平。我想,中國有1億多年滿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在城市生活,如果把鄉村建得非常漂亮,鄉村公共基礎設施也不差,讓城市的老人能夠有機會到農村去養老,這對于農村發展無疑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做到這一點,城鄉融合發展是關鍵。

郭曉鳴:為什么我國會出現城市繁榮而農村落后的現象呢?這與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農村資源向城市單向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直接相關。農村大量的人、財、物單向地流向了城市,而從城市向鄉村的流動,除了國家的財政投入、數量較少的返鄉創業外,其他就非常有限了,這是導致鄉村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何讓社會資金與社會人才向鄉村流動,就成為我國鄉村能否振興的關鍵點。因為只有城鄉要素能夠平等對流,才能有效解決鄉村因要素嚴重短缺而發展滯后的突出問題,進而改變鄉村落后、城市繁榮的失衡格局。

主持人:請您談一下,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和其他六條道路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鄭風田:城鄉融合在鄉村振興的“七條道路”之中,具有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地位。城鄉融合既是鄉村振興之路,同時也是鄉村振興所要實現的目標。從這一點來看,城鄉之間是否做到了融合,是否在往融合的方向努力,也是檢驗其他六條道路開展得如何的一個重要尺度。

郭曉鳴:從鄉村振興的內容來講,城鄉融合起著引領性的重要作用。鄉村振興不是封閉的,不能只局限在鄉村內部重建和提升。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鄉村振興必然是開放性的,必須有城鄉兩端雙重資源的集合和集成,既有農村內部資源的激活集聚,也有城市外部資源的整合進入。城鄉融合至少包括城鄉資源平等公平的自由交換、城鄉產業一體化的共同發展、城鄉形態差異化的互利性共存等三方面的主要內涵。因此,通過城鄉融合實現互利共贏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不管是要素融合、產業融合、還是空間融合,構建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都是關鍵性的制度支撐。

針對城鄉新特點,如何做好融合新文章

主持人: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具體部署,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就要重塑城鄉關系,使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談到城鄉關系,我們過去最熟悉的就是“城鄉統籌”的表述了。那么,從城鄉統籌到城鄉融合,二者區別在哪里,其中體現了怎樣的思路之變?

郭曉鳴:與“城鄉統籌”相比,“城鄉融合”更加強調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城鄉發展的有機聯系和相互促進,更加強調把鄉村的發展與城鎮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在推進城鄉融合過程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要求就是城鄉之間必須實現全面融合和共同繁榮。這是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我國重構新型城鄉關系發展思路的與時俱進。

要解決我國城鄉關系失衡的突出矛盾,當前的緊迫任務就是要進一步對城鄉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即由過去的“城鄉統籌”發展轉變為“城鄉融合”發展。過去實行城鄉統籌戰略,基本取向是“以城帶鄉”,城與鄉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主與次的關系,主動與被動的關系。由于城市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許多地方統籌的結果仍然改變不了農村的人、財、物向城市流動,仍然改變不了強城弱鄉的基本格局。總體上,由于顯著增大了相關投入,城鄉統籌促進了鄉村在原有基礎上實現長足發展,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城鄉平等發展的制度和機制,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矛盾雖有所緩解,但并未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黨的十九大提出城鄉融合的新途徑,其重大政策取向就是要重構新型城鄉關系,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使城鄉之間人、財、物等發展要素能夠真正平等對流,城市對鄉村由帶動發展變為共同發展,進而逐步實現城鄉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共存。

鄭風田:過去實行城鄉一體化戰略,本意是希望以城帶鄉,但由于我國城市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吸附力,所以很大程度上把農村的人、財、物都吸到城里去了,加上制度因素,造成了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城鄉融合更深層的含義是,二者更深入地相互吸收對方的優點,并避免各自不足。城市建設要借鑒鄉村的美景與生態,要實現環境美,不能全都是一片高樓大廈、“水泥森林”;同樣的道理,鄉村也要吸收城市的長處:基礎設施要健全,生活要便利化便捷化,比如自來水、下水管道、污水處理、網絡與無線信號覆蓋等,都應該與城市一樣,銀行網點、購物、公共交通等方面也要跟上。城鄉融合就是城市與鄉村二者之間充分吸收對方的長處,城市要變得更生態、更綠色、更宜居,鄉村應該在基礎硬件上加大投入,應該更清潔、更便利、更繁榮。

找準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與難點

主持人:融合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只有城鄉之間要素實現自由流動優化配置,才能真正做到城鄉深度融合。請您談一下,阻礙城鄉之間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是什么?該如何進行破解?

郭曉鳴:農村土地資源是當今中國農村最具潛力的自然資源,因此,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實現突破,無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路徑選擇。從已有實踐看,通過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宅基地改革和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一連串重大的關聯性改革行動,不僅可以為受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重建吸引的城市資本打開新的投資空間和渠道,而且能夠推動激活農村要素與促進城市資本下鄉高效對接,為嚴重缺乏投資的鄉村區域帶來動力強勁的社會資本。以土地制度改革為引爆點,城鄉雙向釋放能量,牽一發而引動全身,催生并實現鄉村產業重構、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重構、鄉村聚落空間形態重構、鄉村治理模式重構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深度變化。當然,除了解決土地的問題,破解鄉村人和錢的難題同樣重要。因而必須在進一步完善農民市民化政策的同時,以更大力度創新體制機制,為城市人下鄉和農民工返鄉務農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此外,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步伐,提高農民在金融服務上的獲得感,也是推進鄉村振興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亚洲最大日韩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香蕉一本大道在线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