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杉樹鄉瓦橋村新店子村村民張世全網絡實名舉報其所在村原村小組長張世福貪污殘疾人救助款,引發關注。記者1日從鎮雄縣委宣傳部獲悉,目前,當地紀委已介入調查。(中新網4月2日)
“郡縣治,則天下治?!贝骞匐m小,卻處于行政體系的末端,它不僅是聯系政府與人民的紐帶,更是維護社會日常生活和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拔页粤司统粤?,你能咋地?”一句不經意的話,大言不慚之下卻未必不是大實話。村民確實不能拿他咋地。這實則折射出村官貪腐問題的嚴重性和基層法治觀念的缺失,折射出基層政治治理的困境。當然,在村官猖狂腐敗背后的扭曲邏輯,也擊中了基層治理的軟肋。
近年來,基層干部尤其是“村官”漸成腐敗重災區,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坊間曾有如此形容“村官非官權不小,房產山集豪車跑。敢問貪腐何能爾?監管盲區碩鼠鬧?!被蛟S此言過于片面或是太過武斷?,F實中,大部分村官都能恪盡職守,也構筑了良好的執政根基。只是少數的“害群之馬”大吃大喝、奢靡浪費,或蠶食扶貧資金、糧食補貼,或鯨吞征地補償款、土地出讓金等等如是,有著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踐踏。為此,無論站在保護群眾利益不受侵犯的角度,還是從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出發,都應對村官貪腐問題不容小覷。否則,難保久而久之就聚沙成塔,蚯蚓變成蟒,在細小的腐敗問題中,讓老百姓產生切膚之痛,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針尖大的窟窿透過斗大的風。毋庸諱言,“村官”再小也不容小覷,村官易“腐”,與缺乏有效的監督不無關系。很多事實證明,存在“村官”腐敗的地方,往往是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難,群眾監督不了,而村務公開又流于形式,才滋生了基層神經末梢的異樣活躍。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村干部確實還不屬于國家公職人員,只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代理者。如果真如舉報人有圖有真相所說:貪污殘疾人補助款9400余元;以村小組已亡五保戶名額,冒領方竹種植補貼30000余元;冒領瓦橋村魔芋種植補貼共計442200元來看,那么此案著實值得深思。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要接受全體村民監督。緣何沒有落到實處?假以貪腐的事實成立,如此行徑又非一天養成。試問,抓早抓小,各級監督部門的監督功能又到哪兒去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腐敗的發生往往與“級別高低”并無直接關系,當權力有“縫”可循,監督流于形式,小權力同樣滋生腐敗。有鑒于此,無論“我吃了就吃了,你能咋地?”事實真相何如,對于村官都務必根據基層村干部的職責和權力運行特點,“量身”打造權力監督機制,構建全方位監督網絡,拓展公眾和媒體監督渠道,以此督促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別把他們真不當成干部。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在反腐高壓態勢當下,無論是“打虎”“拍蠅”還是“微腐敗”,都應扭住權力不放松,明確干部手中的權力與責任,加強監督和制約。相信只有管住了權力,加大相應的懲處力度,就能斬斷各種欲念,讓再小的權力也能規范運行。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