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縣人民法院近日對一起引誘、強迫未成年人賣淫案進行宣判,十余人被依法處理,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在被刑事處罰的7人中,有5人案發時未滿18歲;而在三名受害者中有兩人未滿14歲,一人剛滿14歲。調查發現,慈利縣國稅局黨組原成員、紀檢組長劉某,慈利縣消防大隊原教導員李某兩名公職人員涉案。目前,劉某已被撤銷職務、開除黨籍及公職,李某已被免職。(北京晨報)
“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心里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這則順口溜,更是直接地反映出了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經濟條件差,生活困難,父母不在家,心理上的煩惱無法紓解;監護人缺位,留守兒童容易被欺負、被傷害;早孕、性侵、暴力、輟學、自殺成了留守兒童之殤,心理異常、親情饑渴是留守兒童面臨的嚴重問題,這不僅僅是父母的痛,更是社會之痛,民族之痛。是精準脫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健康、美麗中國夢所不能承受的。
雖然,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關注留守兒童,像福利關懷、教育“代管家長”這類的政策來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為留守兒童上了制度保險。然而,父母親情的關愛是任何其他形式的關懷不能代替的。更有部分干部失了人性,對留守兒童下狠手,滿足自己的淫欲,深深傷害幼小的心靈。這不僅僅是個人道德敗壞問題,更是給黨員干部臉上抹黑,嚴重的違紀亂法。
要讓留守兒童真正得到“精準關愛”,需要政府助推,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一方面,政府不但要積極發展農村經濟,盡可能留住農村勞動力在家鄉發展農村經濟;還應盡可能放寬城市戶籍限制、就學限制;給進城務工人員便利,讓更多的兒童能在父母身邊生活和學習;相關立法機構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法制政策,在留守兒童受到傷害時,針對性地執法,確保留守兒童得到全面的保護。
另一方面,倡導全民關愛留守兒童,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愛,通過福利政策、社會救濟、心理治療專業機構的關注和愛心奉獻等方式,有針對性的解決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窘迫和心理關愛缺失的問題。再者,對于一些個人生活作風不好,社會道德敗壞的干部,紀檢部門給與嚴肅的懲處,建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機制,在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進行監督,不讓“一顆老鼠屎打壞一鍋湯”。
呵護留守兒童的心,既需政府做好保障,需要公民個人提升道德素質,也需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把愛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才能奏響愛的贊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之殤帶來的傷痛。
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馬爾康市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