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爭著搶著戴貧困帽,現在急著摘帽。”近日,一位參加了多地扶貧督查的“老扶貧”向筆者細數種種脫貧“怪現狀”(新華網 2016.7.31)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在我國由于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貧困人口仍然大量存在。采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提出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我國現目前仍有7000多萬的貧困人口,可見這個任務十分的繁重,我國從現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完善了政策制度,為脫貧攻堅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在這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一些地方先前搶著戴貧困的帽子,因為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配套資金,而到現在卻是急著摘掉這頂帽子。還有一些地方給幫扶干部攤派脫貧指標,一些幫扶干部把不少精力用在了“算賬”上,“研究”怎么把幫扶對象盡快“算”出去。有貧困戶反映,自己去年年初被認定為扶貧對象,春天在扶貧資金支持下剛種上果樹,年底就“被脫貧”了。這類問題的出現,相關部門不得不引起注意,如果不及時遏制,那么必將影響脫貧攻堅的成效,也將大大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只是一廂情愿。
在面對脫貧攻堅中的種種問題,不但不能瞞而不理,更不能任其發展,各地要在扶貧上把好脫貧標準關。不能僅靠收入就斷定其已脫貧,而是要考慮到貧困戶是否吃穿不愁,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方面是否有保障等等綜合因素。同時還得完善程序,強化考核和評估,嚴防脫貧成果弄虛作假。有關部門應通過采取組織考核、委托第三方評估等多種方式監督檢查,對違規操作、弄虛作假的進行問責,對違規摘“窮帽”的干部依法摘“官帽”。另外也是最為重要的是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能將此工作定性為新的政績工程,搞一些短平快的扶貧,而是要貧困人口地區真正得到了改善,真正脫貧致富。
脫貧攻堅是一場大的脫貧戰役,更是檢驗領導干部的考場,在這考試中能否得到高分,是群眾說了算,故而只有真抓實干,才能真正得到滿意的分數,也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那樣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才有切實的意義。
作者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中興南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