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五方面化解

[ 作者:一畝田農業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5 錄入:實習編輯 ]

“農民伯伯”看起來是一個頗為前瞻的詞匯,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已經是各地普遍的現象。背后是勞動力遷移的問題,所謂“70后不愿種田,80后不會種田,90后不談種田”。

2014年,臺灣地區農業從業者的平均年齡達58歲。而從日本的情況看,2015年農業從業人員209萬人,平均年齡65.8歲。

那么兩個方面,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已經是現實挑戰,而且是普遍的挑戰,但是從一些現象看,其實有了積極的變化。

新農人現象:與農村空心化對應的是,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當然工業已經完成集約化,創業的聚焦集中在農業,返鄉創業的新農人為中國農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機器換人:日前,浙江省農業廳印發《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推進行動計劃(2016-2018年)》。浙江是茶葉大省,行動計劃涉及茶產業目標,大宗茶采摘機械化率達90%以上,名優茶加工機械化率達95%以上。

之前因為勞動力供給充裕,農業領域的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技術上升級換代的空間很大。最近熱門的,如無人機的應用,價格不高、操作靈活,媒體報道,天津的無人機噴灑農藥服務,每畝的作業費用僅為10元。

供給側調整:或者和一些人的認識不同,國內農產品產能其實相當高,比如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450公斤,世界平均是330公斤;禽蛋是20多公斤,兩倍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他主要農產品也大都如此。

當前的技術環境和勞動力資源配置,其實可以從容應對農產品“量”的問題,實際上是需要結構調整。《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 已經出臺,休耕是讓耕地休養生息,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保護和提升地力,增強糧食和農業發展后勁。

農產品品牌化: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逐漸體現,以及其他農業生產相關要素內在價值的體現,包括對生態壓力的補償機制,農產品價格上漲會成為一個趨勢。而農產品上漲的過程中,不是所有農產品價格上漲,而是一部分好品牌、高品質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應一些質量差強人意的農產品會逐漸退出市場。

這是一個新的產業鏈條,進而形成新的產業生態,與此同時也重新定義及創造一整批新的工作崗位,相應對就業人口形成新的吸引力。

電子商務:農產品的問題與其說是對生產環節的擔憂,不如說是流通效率的問題。有學者援引,農民把70%的時間由于銷售農產品。那么通過電子商務,尤其是農產品上行,或者農產品進城,把農民從不專長、低效率的工作中釋放出來,能進一步緩解勞動力。

一畝田分析師認為,市場自身具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也不能簡單橫向比較其他地區的情況,中國的農產品消費市場龐大,一方面規模化潛力很大,另一方面對資本和人力資源也更具吸引力。雖然老齡化是現實壓力,但是舒緩或者并不太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一畝田農業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 |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