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的概念想必大家已經不再陌生,13年首提家庭農場,農業規模經營也已經被國家推行了幾年,可是效果并不大。除了東北地區,一家人有好幾坰地,山東、河南等農業大省依然是一口人平均1畝地左右,家家戶戶分散種植,難以規模化、標準化。
規模化是必然的嗎?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必然目標,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甚至算上日本,農業都是現代化的,機器作業,統一管理,又快又保證了農產品質量。而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就是規模化。從06年開始國家就大力支持合作社,想達到農業一起作業的目的。不過,沒有完全達成目的。從去年,國家又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即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凸顯對農業規模化的重視。所以說,農業規模化呢?是我國必走之路,未來幾年,國家一定會大力推行的。
那么,土地規模化之后,農民會被淘汰嗎?有多少農民會被淘汰呢?
土地規模化之后,面臨的問題就是農業生產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了,只需要一個“大地主”,幾個工人,一群機器就能完成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工作。那么還在家種地的那些農民就會面臨失業問題。地都被流轉了,交給別人種了,還有我什么事?在這里,真真小編想說的是,部分農民肯定是會被淘汰的,這是歷史的必然。在新時代情況下,那些不懂得跟隨時代的腳步,只顧著自己家一畝三分的農民,肯定是會沒有飯碗了。未來需求的是,有眼光,能進步,會營銷的新型農民。
未來農民要被淘汰了!這個問題乍聽很嚴峻啊,中國8億農民呢,那問題豈不是很大?
其實,問題沒有那么多,八億農民,那是農村戶口的人,這里面有一半多的農民都進城打工了,即使不進城,也都在當地打零碎工。甚至很多農民早都把地包出去,不再種植了。所以,問題不是很大,大部分農民可以依靠打工或者進城生活。
在規模化的進程中,一定要記得考慮農民情況,保護農民利益,方是最優解決方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話三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